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出路何在

        90多年前的一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即现今“世博会”)现场,一排土里土气的褐色陶罐,默默堆放在棉花、大豆中间,毫不显眼。突然,一个坛子不知被谁碰倒摔个粉碎。坛子摔碎后散发出扑鼻的酒香,使这个原本无人问津之所,引来驻足者众、赞声啧啧。坛子无意中被打碎,使来自中国贵州小小山城默默无闻的白酒,获得了当时世博会的第二等奖——“荣誉奖”(奖项共分六级,依次为“大奖”、“荣誉奖”、“金奖”、“银奖”、“铜奖”和“鼓励奖”),从此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如今的“国酒”茅台。那一届世博会,中国企业首次由政府组团参加,并且获得了总奖牌数第一的佳绩。

      可惜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积贫积弱,战事频仍,“中国制造”虽崭露头角却生不逢时。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步安定,中国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经济发展没有真正成为中心任务,“中国制造”仍嗷嗷待哺。

      直到30年前,改革开放打破了另一个“坛子”——不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国制造”才开始真正“生长发育”。

        “中国制造”影响世界

      【故事一】

      30出头的小张,不久前买了一台47寸液晶电视。“主要是孩子才一岁,又喜欢看电视。后来听人说,普通彩电容易伤孩子的眼睛。我和我先生商量了一下,就买了这台液晶。”她说。这台液晶花了一万多,相当于小张两个月的收入。

      小张回想起20年前,自己父母家里那台21寸老彩电,“花了4000多块,那可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全家商量了好长时间买还是不买,最后托人才买到的。”4000多块,相当于小张父母两人当时两年的收入。

      【故事二】

      2007年,有一本书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风靡一时。作者是一位家庭主妇兼自由撰稿人,全书是根据她2005年的一场实验写成的——全年全家不用中国货。那一年,全家生活变得糟糕无比:中国产的咖啡机坏了,就没有买新的,因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太贵了;榨汁机坏了无法修理,因为必须使用中国产的刀片;喜欢做木工活的丈夫再也买不到工具,因为这些工具都是中国产的。一年终于熬过去了,这位家庭主妇在书中写道,“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面对10美元一双的中国童鞋和60美元一双的意大利童鞋,她不得不承认,“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的产品”。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外贸飞速发展的30年。1978年,中国出口总额只有97.5亿美元,在世界贸易格局中无足轻重;1981年,中国在世界货物出口中所占位次为第19位,在世界货物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只有1.1%。2007年,中国出口达到12180.2亿美元,蝉联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快速成长。1978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超过9%,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的快速成长,为中国积累了一笔数量极为可观的外汇资产,使得中国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保证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有足够能力配置全球资源服务国内经济建设。而在1978年,这一数字仅为1.67亿美元。

      “中国制造”的快速成长,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1978年至2007年的29年里,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中国外贸依存度随之跃上了全世界其它大国所无法比拟的高度:1995年就达到了39.7%,近年一直在70%左右。其它大国外贸依存度通常很少达到30%。

      一系列“第一”,更表明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年产2亿吨钢铁的生产大国;中国的水泥产量和煤产量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电视机、电冰箱、DVD、空调、摩托车、手机、钢琴、化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家具出口国、第一鞋类与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770种制成品出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速度,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

      对此最为直观的描述,莫过于那位美国家庭主妇在书中所写:“中国制造”正在成为全球化的主角,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直面“抵抗中国制造”

      【故事三】

      所谓倾销,是指出口国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进口国市场销售、并对进口国企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为维护本国企业利益,进口国政府对进口产品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视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这个“第一案”,直指“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最大利器——低价格。“中国制造”的低价格,来自于中国低廉的熟练劳动力、专业齐全的分工配套体系、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等。这一综合性优势,是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中国制造”的低价格,从根本上讲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贡献——既使全球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质量较好的产品,又间接地帮助全球主要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降低了通胀的风险,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1] [2]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以技术链接未来,百联携重点产品亮相CHIC秋季展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