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探寻纺服业破危跨越之策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南通第一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出口产业的纺织服装业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商会、企业该如何推动服装业持续跨越、实现转型升级?6日,在中国(南通)服装论坛上,“政府扶持”“自创品牌”等成为热门话题,与会代表们纷纷出主意、提建议。
政府扶持推进
最近,国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10项措施和促进轻纺行业发展的6项措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明确提出上调出口退税率,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税费。
中国著名经济学专家、中国第一纺织网总裁樊敏认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出口仍是纺织业的第一指标,制造业有一定盈利预期,提振信心是保证纺织业发展的前提。目前,国家频出支持出口和刺激内需的政策已经进一步显现成效,其中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有最直接的帮助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纺织出口形势的恶化。
樊敏说,改善纺织产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根本,对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应有科学的政策体系予以保证,以财税政策支持优化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政府应大力支持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倾斜,完善纺织原料流通体制,降低进口原料减税。在大批企业倒闭或转型的时候,要扶持一些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真正淘汰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千方百计保住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
南通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南通市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纺织服装基地,实现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跨越”。今年上半年,南通市政府常务会议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南通市已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轻工、纺织企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规范和促进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意见》等,还将根据形势的变化,继续研究出台新政策、新举措,切实优化服务质量,积极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商会搭建桥梁
南通副市长沈振新认为,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应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说,作为行业组织,服装商会可以发挥 “中间人”的作用,因势利导,引导和协调业内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
行业商会可以帮助无营销经验的创牌企业寻找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产品营销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让以实体生产为主的企业和以虚拟经营为主的公司通过一定的途径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创牌之路。同时,能为缺乏设计能力的创牌企业牵线,与设计专业机构及大专院校合作,弥补企业设计能力的不足。
近年来,南通服装商会多次召开骨干服装行业会议并形成创牌共识,提出“自主创新打品牌,外向发展走出去”的工作方针,推出“十一五”重点培育的28个服装品牌,并邀请专家给企业传授品牌运作知识,组团带领创牌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充分调动起服装企业创牌的积极性。目前,28个重点培育的服装品牌企业开始实际操作,已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6个,市名牌21个。
深圳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沈永芳谈起深圳服装创品牌的成功经验,认为关键在“筑巢引凤”,运作好“研发中心”及产业集聚地这两大优势平台。她介绍,已建成运营的“深圳市服装研究开发中心”,是目前国内设备较先进、规模较大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服装业,已经并正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而服装产业集聚基地目前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已引进歌力思、卡尔丹顿等近20家服装企业,将成为集产、学、研、商、行业协会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南通服装商会会长马荣生建议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抓紧建设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研发基地。依托南通服装的先进制造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品牌运作、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提升服装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档次。
企业练好内功
沈振新指出,纺织服装行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注重技术进步、品牌建设、队伍建设,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从简单加工向研发与精加工、深加工延伸,提高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中高档产品比重,建设创新型产业,从而达到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光做贴牌,在市场上就没有话语权。马荣生认为,服装企业应结合实际探索创牌的有效途径,从贴牌中寻找自主创牌的机遇,策划好品牌的运作。企业在做加工贴牌的同时,要借助国际品牌,实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积累,想方设法培养、建立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同时注重对自有品牌的塑造和维护。
江苏帝奥集团董事长王进飞认为,只有实现由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企业才有竞争主动权,而创牌需要高水平的设计来奠定基础。他说,集团在金飞达等子公司都成立了面料开发部,已累计推出新型面料2000多件,新产品的出口占到90%%以上,年出口创汇达1亿多美元,公司依靠面料开发设计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拥有了议价权,订单单价提高弥补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当前宏观形势的严峻对企业而言是共性的,创新内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减本增效,是每个企业应当去做,且必定会有实效的必由之路。”南通财通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文军认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起到主要关键作用的是创新生产管理。2007年,企业亏损311万元,而今年1-9月,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年底有望实现利润200万元。“运用JIT管理系统所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提高生产效率60%%以上,品质从原来客户标准的95%%提升到98%%。”他说,JIT管理的核心就是“适时”,即“无积压生产管理系统”,在必要时,做必要的事,生产必要的量。
“目前服装业遇到的困难是产业高速发展后的一个必然阶段。”蒋衡杰认为,市场变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南通作为现代纺织业的诞生地,有辅料厂、纺织厂等良好的配套系统,应挖掘产业链优势,倡导外包的加工方式。他建议,企业要理清思路,把工作重点统一到如何规避“同质化”,从功能、审美、生理卫生等多角度思考,开拓新思路。服装业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出口加工,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出口价格,同时也从“时尚美感”入手,用创意增加卖点,让产品变成商品,让价格实现价值。
“南通服装业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被克服的,要树立信心。”蒋衡杰送给南通服装业这样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彩虹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