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华人忧喜参半 进退两难
年初不少华人仍认为人民币利息较高及升值前景大好,纷纷「钱进大陆」,在中国的银行开户存钱或买公债,现在却忧虑汇率政策不明朗,担心资产「缩水」,进退两难。
对曾经笃信人民币「坚不可摧」的美加华人来说,随著近日人民币开始急贬,「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之说甚嚣尘上,多少打破中国经济起飞、人民币一路看涨的迷思。年初不少华人仍觊觎人民币利息较高及升值前景大好,纷纷将存款「一条龙钱进大陆」,在中国的银行开户存钱或买公债,现在却忧虑汇率政策不明朗,担心资产「缩水」,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不过,人民币贬值,对前往中国探亲旅游、投资的民众比较有利,因为可以多换一些人民币。银行业者说,美加等地有不少投资者前往大陆投资,如果人民币走贬趋势持续,就要注意陆股走低机率可能再升高。
为因应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央行在过去半年多次减息,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2月初几个交易日连续跌停,一周内人民币兑美元下跌0.75%左右。紧接著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人民币目标汇率,使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下跌0.68%至6.8815兑1美元,为4个月来新低。
此前三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巴西召开的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才表示不排除让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他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判断。随著 12月初人民币大幅贬值,市场强烈反应,不仅东亚货币除日圆外均重贬,纽、澳货币及欧元、英镑等亦竞相贬值。
今后钱存大陆未必有利
对这次人行调降人民币汇率,外界解读是在这波金融海啸中,主要货币中除日圆外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它货币皆大贬,对大陆极为不利。
由于市场预期央行将持续减息,人民币有可能继续贬值,以往华人争相汇钱回中国存人民币搏升值和高息差的势头,近日出现逆转。金融界人士分析,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双双走低,今后钱存大陆未必有利。不少华人准备趁圣诞新年及接踵而至的农历春节假期,专程或委托亲友将存在中国的人民币转换成其它外币,透过各种管道撤回美加或香港等地。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 (Manulife Financial Corp.)全球投资部资深顾问陈思进分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出口因为全球金融海啸遭受重大挫折。随著美国经济减速,中国出口企业面临需求减弱、成本增加的双重夹击,人民币升值对它们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些出口企业已经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沉重压力,尤其对于中小规模的出口加工企业而言,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必将对他们造成沉重打击。
陈思进指出,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出口多年来第一次负增长,而中国出口业是中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最近很多工厂接连倒闭,包括他的表弟在中国安徽马鞍山经营一家生产名牌床上用品、具相当规模的工厂,最近却因「撑不下去」而倒闭,他的表弟已准备明年到纽约定居。因此,陈思进认为,「人民币再不贬值,就麻烦大了。」
陈思进分析,人民币贬值的另一原因,是由于中国房市也开始下跌,原来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大量撤出。他另一个在上海的表弟,一直是做玻璃器皿出口生意的,这两年人民币升值,生意越来越难做,「如果人民币再不贬值,他也做不下去了」,目前他表弟正准备移民加拿大。
另据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去年以来的升值,已间接造成通胀抬头的严峻局面,因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寻找套利机会。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必然带来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股市上涨、资源价格上涨。这股货币大潮向社会各领域蔓延,最后就会形成通货膨胀。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何冶纯刚从中国大陆出差返美,他用「忧喜参半」来形容对人民币贬值的心情。他说人民币贬值,拿美金到中国花费,用起来会「舒服」些,但对在中国有投资的华人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他本人在此问题上也「有点矛盾」,因为他在上海核心地段的静安寺区域,投资一个办公室作出租用途,所得租金按人民币计算。若人民币升值,收到的租金换成美元就会划算得多,但一旦贬值,换成美元相对「缩水」。幸亏他目前还不必动用这笔款项,无论升贬影响不大。
不过,据何冶纯所知,他认识的一些朋友曾在人民币升值时,将美元存款换成人民币,如他一位同事也是如此,当时他还笑同事存款并不多,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人民币急贬,美加华人中,有人欢喜有人愁。高兴者是经常要汇钱回中国接济亲友的华人,人民币贬值,每百美元多出一些人民币,尤其目前一年将尽,岁末正是汇款高峰期。
逢年过节,一年至少从纽约四次汇钱回中国「救济大陆同胞」的温迪,对人民币贬值持欢迎态度。她说,「细数怕长计」,自去年人民币一路攀升以来,她寄回广东老家折算成人民币的汇款有增无减,但支付的美元相对增加不少。以前她回大陆探亲,亲戚们都欢迎给美元,去年人民币升值,连小孩子都知道美元「不值钱」了,令她觉得「东风压倒西风」,现在美元再度吃香,对她这种经常要接济大陆亲友的人来说,倒是好消息。
自纽约前往中国旅游的露茜,在越洋电话中快乐地说,人民币贬值,不但在中国可以多买一点东西,而且还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因为近年美元愈来愈不值钱,作为美籍华人,觉得「很没面子」。
在纽约华埠开店的芳姐,日前透过越洋电话,委托香港亲人代她将存在深圳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兑换成港元,存到她在香港的汇丰银行帐户。她的另一位在康州工作的胞弟,也委托香港亲友透过管道将资金撤回香港,欲博港股抄底机会乘低入仓。
来自香港、现住纽约长岛的珍姨,今年3月为了赌人民币升值和央行持续加息带来的港元和人民币之间的高息差,值回香港探亲之机,到深圳中国银行将港元转换成人民币,存入深圳的某外资银行。她的一些朋友在4至5月高峰期,也纷纷去深圳将港元兑换人民币。可是,近日人民币连续贬值,听说还要继续跌不停,她有点沉不住气了。
12月8日,她委托在深圳工作的妹妹,以100元人民币换111港元的汇率,将存款换成了港币。她的妹妹也将人民币换成美元,以备女儿明年出国留学之用。珍姨说,据她所知,她在广东的亲友,不少人也准备将人民币换成港币或美元,欲借人民币继续贬值套利。
珍姨认为,现在人民币正在贬值,利率也在下调,再存人民币没有意义,而且还面临兑美元的汇率损失。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也有一些在大陆有投资生意的华人,则由于人民币贬值而造成损失。更有个别为了符合低收入资格申领美国社会福利的华人,将银行存款转移回中国变成人民币存款,没想到现在人民币贬值,有人自嘲「偷鸡不成蚀把米」。
来自福建福州的阿美,今年夏天喜获麟儿。去年她为了符合资格申领低收入孕妇「医疗补助计画」 (Medicaid),将在纽约银行的存款转移回福州老家,现在她急需用钱,却碰到人民币贬值,不禁感叹时不我与。
现年63岁的刘叔,计画一旦年满65岁,就以低收入人士身分申请入住曼哈坦老人公寓。由于纽约州法例规定低收入人士银行个人存款要低于3000元,若是夫妇两人同住则合计存款不得超过4000元。颇有一些积蓄的刘叔,吸取一些老友将银行存款转移给子女后「人财两空」的教训,2年前开始有计画地将存款转移回中国广州存入当地帐户,去年适逢人民币大幅升值,他将最后一笔美元存款换成人民币,以定期存款方式存入广州市某外资银行。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刘叔近日看到人民币贬值的消息,一颗心七上八下、患得患失,担心还未申请到老人公寓,却「老本」不保。
一位在华人社区专为华人填写表格申请社会福利的知情人士指出,类似这种将财产转移回两岸三地、以符合低收入人士资格申请政府社会福利的华人不乏其人人。
来自台湾、住在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的王妈妈,女儿女婿在上海经商,她便将存款转移到上海,然后申请入住美国老人公寓。洛杉矶个人银行存款的限制比纽约严格,不能超过1000美元。但房屋补贴只是美国福利一小部分,王妈妈享受的老人福利还有加州医疗卡、联邦医疗卡、社会安全生活补助金(SSI)和粮食券等,「多到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她认识很多比自己更有钱的华人长者,也都是照此办理,自己「不要白不要」。
住在纽约华埠一所老人公寓的陈伯,也是以低收入人士身分申请入住老人公寓。在有意申请入住老人公寓的前几年,他开始「蓄谋」提前将存款逐年转移回香港。去年人民币一路攀升,他专程回了一趟香港,将存在花旗银行的存款悉数提出,存到毗邻香港的深圳。现在人民币贬值,连日来他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