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代表廉价挖掘服装色彩增加价值

         我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大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总量近1/3。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也是所有行业中最产业化的,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充分的市场化机制。然而,悉数我国的纺织服装品牌,没有哪个品牌堪称世界名牌,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媲美时尚之都,“中国制造”代表低端和廉价。

        为什么我国如此庞大的纺织服装行业却没有相配的高端品牌,因素有很多,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等等,但缺乏创新一定是其中的一个。同样的原材料,我们生产出的服装,价格只有世界品牌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从原材料到成衣之间的价值创新拉开了二者的差距。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进行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如何挖掘供应链中的高附加值?从色彩着手,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美国2007年整个纺织服装产值是990亿美元,就业人口是55万人,人均产出约18万美元;中国去年行业产值是4190亿美元,就业人口1069万人,人均产出约3.9195万美元。

        再看我纺织服装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点大大削弱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取得的价格优势;

        2005年7月以来,三年内人民币升值了约20%,进入2008年,人民币更是频频升值,依靠对外出口谋利的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订单锐减,受到重创;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到11%,对本已风雨飘摇的纺织行业来说,这项政策不啻于雪上加霜。

        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对中小纺织企业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不景气,纺织业也逃脱不了。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挤压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原本就薄的利润空间。

        可以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2008年6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一期节目明确指出:为数不少的停产纺织服装企业“预示着一个企业倒闭潮的到来……”。这个说法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处在生死关头。

        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通知,从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纺织服装企业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政策救急不救贫,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只能缓解企业目前的危机,并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真正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

        出路:挖掘供应链环节的高附加值

        2008年1月15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要加大供应链环节的价值创新。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转向高附加值领域,才能找到出路。

        高附加值从哪里来?

        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相对面料、染料开发等高投入研发工程,色彩创新和控制无疑投入更低,因此,纺织服装企业从色彩入手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一个巧妙的突破口。

        色彩贯穿于纺织品从设计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趋势预测、色彩设计、面料采购、染色打样、制作成品,色彩把趋势预测和色彩管理连接起来,欧美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色彩作为一条供应链从纺织服装供应链单列出来。

        但是,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并不独立开发设计色彩,他们直接从面料商提供的面料中挑选面料和色彩,这样做一是可以节约设计成本,另外,从设计师的色彩创意到色彩在成衣上准确实现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控制方法,最后出现在成衣上的色彩很可能与设计师想要的色彩不一致,所以就直接放弃色彩开发。从眼前看,这部分企业节约了色彩设计和管理成本,获得了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个性化色彩的开发,产品色彩没有特点,企业会逐渐丧失品牌个性和消费者,只能游走在产业链低附加值端,最终损失长远利益。

        色彩实现的问题同样困扰着面料供应商和染整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控制,不同批次、同一色彩的面料往往存在色差,因此而导致样品退回和订单丧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优胜劣汰是市场不变的法则。目前,不少零售商(尤其是国际买家)已经根据色彩创意的时尚性、色彩实现的精确度和速度,来确定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

        我国一些知名品牌也已经意识到色彩设计和开发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如李宁公司、爱慕集团、白领公司等。这些企业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每一季都会根据品牌个性和市场需求,制定本季的色彩风格,在此基础上选定面料,向面料染整企业下订单。这种自上而下的产品开发模式使纺织服装企业牢牢控制着色彩开发的主动权,将品牌个性在成衣色彩上准确展现,逐渐形成显著的品牌风格,拥有越来越多的忠诚顾客。

        但色彩实现的准确度和速度仍不尽人意,越来越快的时尚潮流使色彩从创意到成衣的周期越来越短,品牌公司,比如李宁,也在不断寻求准确快速实现理想色彩的方法。

        因此,搭建一条自上而下快速、准确实现色彩的纺织服装色彩供应链是企业自主创新、塑造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捷径。

        创新:搭建纺织服装色彩供应链

        相关部门一直在密切关注纺织服装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03年开始,开展了中国应用色彩项目的研究,经过5年的精心调研和开发,建立了中国国家标准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填补了我国色彩领域的空白,也为色彩应用部门和行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标准色彩参考体系。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在色彩应用和管理存在的不足,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CNCS色彩体系的基础上,联合全球领先的化工染料生产服务商龙盛集团及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色彩管理技术和设备提供商Datacolor公司,推出了科学、权威的色彩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纺织服装企业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搭建快速、有效、准确的色彩沟通和实现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