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价波动剧烈价格传导效应明显
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经营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钢材价格狂"泻"不止,但从11月下旬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上涨的走势。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12月5~12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整体延续上涨走势,但总体看来尚未获得终端需求的有力支撑。其中,建筑钢材、中厚板价格小幅上涨,冷轧板卷价格反弹幅度减小,热轧板卷价格出现一定幅度回调,大中型材价格基本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前期国内钢价大幅下跌后,市场有了触底反弹的调整要求,虽然价格反弹已延续了几周,但价格再度上涨的难度正在加大,市场难改弱势基调。
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中,钢材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总结近几年钢铁市场价格波动的特点不难看出,钢材价格的涨落一般是从局部地区、个别钢材品种开始,逐步向其他钢材品种和其他地区蔓延。即在整个钢铁市场中,各大类钢材品种、各区域市场间存在着价格传导现象。
价格传导现象的基本机理
价格传导的初始动力来自不同钢材品种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价差。不同钢材产品间存在着价差,意味着钢铁企业要生产获利性强的产品,意味着经销商要经营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有效地调节各品种钢材的市场供应量。地区间的钢材价差的存在,意味着各地区间将出现大批量的钢材流动,从而引发钢材输出地区价格上扬,并同时对钢材输入地区的价格起到抑制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看,供求失衡是价格波动的最根本原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产品差异则是价格传导存在的必然条件。经济发展失衡必然导致供求失衡,供求失衡必然导致价格波动,价格波动一般是从个别品种和局部地区开始,由此形成价差动因,导致价格传导现象的形成。通过价格传导,钢材价格波动由个别和局部现象逐步发展成为钢铁市场全局性行为。
局部品种引发的价格传导
局部品种传导是指由个别钢材品种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价格传导,从而引发相关钢材品种的价格波动,形成钢铁市场由局部商品到全部商品的连锁反应模式,如钢铁市场中无缝钢管涨价必然带动焊管的价格调整。
通常的钢材价格传导往往是沿着基础钢材产品价格波动(如钢坯)到终端钢材产品价格波动这一连锁传导方式进行的。基础钢材产品价格波动是基于成本推动,如铁矿石价格上调必然导致钢坯成本上涨,从而带动其相关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因此,局部钢材品种价格调整可能是供求关系调整的结果,但随之进行的其他钢材品种的价格调整未必都具有合理性。
区域市场引发的价格传导
区域市场传导是指某一区域市场的钢材价格率先波动,继而对其他地区形成价格传导与辐射压力,并造成各区域间价格连锁互动反应。这种传导方式的起因是同种钢材的区域性价差的扩大,导致各区域市场间产品流量增大,使各区域市场的产品供应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市场供求平衡所致。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多个区域性钢铁市场,这无疑为价格传导的发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也对钢铁企业及大的经销商进行价格决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其经营风险。
从我国钢材价格波动的区域性态势来看,钢材价格的区域性领先上涨或下跌态势多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华南等钢材消费集中地区和钢材重要产区。
这些地区间的经济往来伴随着价格传导现象的发生,并向邻近区域释放价格信号,刺激当地的价格系统,使钢铁企业、钢材经销商在利益本能的驱使下,开始向高价位区域看齐,形成价格的区域性攀比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不合理地区差价进行调整的一种特殊价格运动形式。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