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觅得逆市扩张良机 信心拐点初现
调查显示大连服装企业4成亏损,但实力企业却在危机中觅得逆市扩张良机
“虽然有一些影响,不过就像大浪淘沙,有些小品牌经过这次洗礼,可能就退出了这个舞台,只有那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品牌才能生存下来。行业重新洗牌未必是坏事,富哥经历了多次震荡,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越来越强大。”在大连富哥服饰公司总经理王蕾眼中,无孔不入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再次证明品牌实力的机会。
服装协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连服装企业运行状态良好的占13.3%;正常的占40%;不正常的占38.3%;半停产的占3.3%;停产的占3.3%;准备转产的占1.7%。从经济效益来看,盈利企业占11.7%;持平占38.3%;亏损占40%,严重亏损占10%。有部分企业已经关停或破产。尽管统计数字不容乐观,但随着国家相关扶植政策的出台,服装企业信心“拐点”已经初步显现。
逆市扩张赢得先机
早在2007年初,基于品牌战略发展的需要,大连思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就提出了在北京设立品牌运营中心、在上海设立品牌设计中心的战略构想。而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并没有阻止思凡的脚步。今年,思凡北京品牌运营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思凡作为中国高端女装品牌向国际市场迈进的标志。目前,上海设计中心已经选址并进行人员架构的搭建。
“今年我们‘金棒棰’羊绒裤的销售量不但没有下降,还略有上升。同时,成立了上海分公司,打响了开拓南方市场战略的第一枪。”大连东升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金融风暴使不少南方服装加工企业面临倒闭,而“金棒棰”却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这些企业争相寻求合作机会的首选对象。“这样的‘联姻’机会,应该说是金融风暴做的‘媒’。”该负责人笑言。
品牌过硬坚定信心
部分知名企业的逆市发展,给大连服装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同比增长态势。记者从市服装协会了解到,今年1至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5.5%,比1至6月份增幅回落5.46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25.5%,比1至6月份增幅回落19.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9.1%,比1至6月份增幅回落18.8个百分点;利润同比下降4.92%,比1至6月份降幅减少2.9个百分点。
谈及逆市谋发展的关键因素,服装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刨除外部不可掌控的因素外,自身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这不仅取决于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等扶持政策,更取决于企业品牌过硬、人才资源充沛、销售渠道畅通等多种利好原因。抱团取暖掌握主动“坚定信心,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是服装企业寻求新发展的前提。”市服装协会会长田平表示。他说,日前在江苏无锡举行的“中国服装协会男装、女装、童装、内衣、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暨中国服装行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危机反映出企业不在大小,关键是要经营差异化,把住产业升级的主线,调整配置好各种资源,依靠发展来应对危机。
“雅戈尔斥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服装巨头KELLWOOD公司最主要的两家企业新马集团和斯马特公司,该企业衬衫销量占美国市场的1/6。而波士登在英国合作投资2500万英镑开设100个销售连锁品牌格林伍兹专卖店。这证明了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比国外品牌差,遗憾的是,产品价格却有10倍的差距。以上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机会也很多,关键是要练好内功,并学会抓住机会。”田平说。
就目前大连服装企业的发展现状,田平认为,虽然形势严峻,但只要从设计、研发和管理入手,加强行业引导,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就会变成行业转型的推进力。他说,服装企业应该“抱团取暖”过严冬,根据自身情况研究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和国内国际间的合作。同时,要抓住产业链中空间大、利润高的环节,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含量的附加值,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