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编织幸福
杨程 开发区临港社区小孤山东里12号3-1-1
当年的“三大件”之一:缝纫机。
我家至今保留着一台30多年前购买的前进牌缝纫机,它差不多与我同老婆的婚龄一样长。上世纪60年代末我结婚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到了80年代,农村时兴起“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倒在其次,可缝纫机对于擅长裁裁剪剪的老婆来说,却是家里的必需品。那时候买不起成品衣服,如果有了缝纫机,大人孩子的衣服就都可以自己缝制。幸好,结婚时盖的两间破草房透风漏雨,也没钱翻新,我就和老婆搬进老房子跟父母一起住,把两间草房卖了500元钱,终于把朝思暮想的前进牌缝纫机请回了家。老婆对缝纫机宠爱得像她生下的孩子,给它裁制了一件格布“花褂”,罩在上面生怕落上灰尘,也不许孩子近前摸一摸。每天晚上都要点灯坐在缝纫机前,用平时收集的布头、布条给孩子们缝制小裤、小褂。那时她和我的衣服也都是扯最便宜的布缝制的,虽然是拼接的,但孩子穿得整整齐齐,我也穿得板板正正,她自己的衣衫更是剪裁得合身合体。
这些年来,这台机器时时刻刻都转个不停,牛皮筋做的轮带磨断了多少根记不清了,其他小零件换了多少个也不计其数。直到90年代,我们家做上了海产品加工生意,全家穿的衣服都买现成的,这台缝纫机才“退休”。十年前我们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唯有这个老婆的“老朋友”被带进了城。这台缝纫机上三个闪闪发光的“前进牌”艺术体字见证了我们的家庭在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前进的历程,它理应被我们家授予“开国元勋”的奖章,受到“劳模”的礼赞。B0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