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行业应重视和正视金融危机影响
在金融风暴中,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通过市场逐步渗透进来,对于纺织行业来说,首要的是重视和正视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赵明霞12月1日撰文指出,在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中,中国金融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这固然也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由发展不充分带来的万幸的结果。而与中国金融业不同,中国的工业制造业,特别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出口型终端消费品制造行业都是高度市场化、高度开放的产业,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将通过市场逐步渗透进来,这些产业正在面临着比其他行业更多的风险。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首要的是重视和正视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一方面要认清风险,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一方面也必须看到,金融危机虽然引发了市场不确定因素素增多、风险加大,但服装、家纺产品毕竟是生活必需品,相对于绝大多数生活消费品来说需求弹性还是相对更低的,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并不会出现非常大规模的萎缩。同时,有13亿人口的庞大内销市场作为支撑,国际市场略有萎缩并不能对中国纺织工业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调整升级,中国纺织工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仍然有着东南亚邻国不能比拟的竞争优势,仅仅一个源自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危机还没有资格宣告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全行业企业和行业协会都应当从全局角度看清行业发展的前景,坚定发展信心,从长远规划行业发展。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纺织企业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预防。
(1)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费用。在发达国家居民购买能力下的情况下,物美价廉必然是消费者和采购商共同的首要要求,出口企业议价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固然是产业升级的首选出路,但对于出口中占最大比重的面向大众的产品来说,降低单位成本和费用来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显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选择;
(2)提高应用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的、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和出口结算风险;
(3)有效控制企业的投机心理,在现阶段汇率波动大、市场不确多的情况下,减少在原料采购等方面的投资性投入;
(4)规范交易,按照正常程序获取资信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证以及进口商预付款等,降低交易风险;
(5)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接单,避免因订另单交期过长招致汇兑损失;
(6)主动跟踪相关信息,增加对国内外经定性因降济环境的了解,提高企业决策的预见性等。对于行业协会来说,也应在面向企业的信息提供、国际咨询服务以及面向政府的行业调研、政策咨询等方面积极有效发挥作用,将市场风险对行业冲击降低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