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2008这一年
别了,2008这一年
习惯性地,人们到了岁末便要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这一次,我们依然随俗而动。2008年呈现了许多的故事,或悲伤或喜悦。2008年春天刚经过“3.14”事件又突然袭来“5.12”大地震。尽管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是中国人民首次以主人翁的身份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年份,但很多民众和企业却因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导致的经济波动而搁置下喜悦陷入心理紧张。
思考,可以让人镇静。从2007年下半年起,缝制设备市场就凸显疲态。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缝制设备市场经历了自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销售停滞,不但内销举步维艰,外销也由于过低的售价而无利可图。所幸,相比2007年末,当前业界对自身处境的认识更为理性。如果说2007年末业界还在扑面而来的坏消息中“不知为何”的话,那么2008年末业界已经随着导致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因素的明晰而趋向冷静。
这一次,由于面对的是大范围内全球经济整体遇挫景况,业内企业才切实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对话企业,所获取的信息大多关于不佳的业绩和浓浓的企盼。被动地,企业又要度过一个寒冬。但主动地,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企业都怀揣着希望,不停下脚步。
自全球经济放缓成为热点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开始频繁地走访、调研企业,而企业也主动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交流。2008年底,国家领导频繁出席各国领导人参与的有关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高峰论坛,政府领导也深入各经济区实地考察和走访。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召开了多次会议,号召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产品标准化认定”工作,科技委、标委会协同企业落实相关的国家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前往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征询企业意见。
继2008年8月1日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之后,政府于10月21日和11月19日又分别再次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并达到最高点的17%。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上呈国务院的有关报告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年中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的上调;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向商务部作了有关缝纫机发展情况的说明报告,10月21日缝纫机作为高附加值机电产品也列入出口退税调整的目录。
政府和组织的积极行动,直接带来了2008年国内诸多政策的出台。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由年初的“抑制通胀”、“实施稳定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年末的“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控物价”,坚定地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中心目标展开工作,国家同时也会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变化随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行业、企业随经济和政策的变化而动。尽管如此,企业该如何随环境而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短期的顺势而动与长期的发展规划成为企业针对当前困境必须兼顾考虑的两个方面。
标准、惠工三厂、高林、杰克、美机、上工申贝、通宇、兄弟、中捷,上述9家企业在与本刊记者的交流中回顾了一年多来企业的所做所思,并就当前的经济局势与本刊交换了意见。素来经营稳健的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对现金流进行了良好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公司一方面依据市场变化进行短期内的生产与管理等的调整,另一方面继续开展公司“十一五”规划的相关工作;10多年高速发展的杰克在2008年加大了外贸的力度,控制外贸出口的非生产性成本增幅颇大,同时及时回款零件供应商,稳定合作伙伴信心;素来稳定的惠工三厂即使在调整年度计划、利用现有资金、稳定生产同时,在节能减排、压缩成本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美机在开源节流之外,坚持不减薪酬以稳定人才,公司上下以信心共度难关;中捷大幅提高直驱电脑平缝机的生产比例,推出多场产品推广会……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各施其法,展开积极的应对。
内部抓管理,外部抓市场,这是行业企业应对外部变化而主要抓的两方面内容。2008年,在民营企业占主要地位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多数企业以裁员拉开企业突围行动的序幕。尽管最初裁员是为了应对高涨的劳动力成本,但如今一些企业是由于生产订单减少所迫。为在需要之时及时恢复原有生产,企业并不愿意大量裁减熟练工人而采取倒班、并班的形式,暂时压缩生产线。2008年,多个企业领导层换届,或正值更替期或因业务调整而变。人事调整之外,一些企业合并了各区分公司的业务,比如告别租金昂贵的市区写字楼将办公地与生产地安置在一起,或将多个办公地集中到一处,凡此种种。企业研发、生产都加强了与市场需求之间联系,尤其是研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空前增强。再则,企业对生产流程、工艺进行梳理、优化,对部门机构、人员进行缩编,增强用户服务力度并强化经销队伍……这些都是企业可以控制和采取的措施。
尽管如此,三尺冰冻非一日能解,且外部压力还在继续加大,并非每一个企业都有足够多的措施和能力应对当前的局面。行业洗牌重组,环境所迫,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多国领导人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同样地,从2008年初,缝制设备行业内就指出“抱团取暖”,然而如何“认真”而“有效”地合作至今却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此时,除了尽最大可能暖身并等待寒风散去外,似乎别无他法。无论是行业自救还是企业自救,面对未来,首先就得甩掉那些吞噬信心的心理恐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期望可以看到持续不懈的努力,期望可以在困境中收获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注:以下根据企业简称首字英文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