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寒冬” 印刷等传统行业根固御风寒
经济“寒冬”,让不少企业“打喷嚏”。去年下半年以来,苍南塑编、针织内衣、印刷包装等行业受到冲击:原材料降价让企业前期库存遭受损失;国内外订单都出现缩减。
在这些传统行业里,部分企业固守主业,同时步步为营经营新市场领域,期待经济复苏时抢占先机。
守住老行当巩固新市场
温州市华正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各类塑料编织袋。如今,塑编产业如何在整体产业导向发生转变和经济形势趋冷的夹缝中求生?战略收缩,有退有保是“华正”的策略。
前年开始,该企业已有意识把产能缩减为原先的四分之三。但塑编还是企业的根基,不会轻言退出。办公室主任金其阳说,支撑这一根基的是国外市场。目前,“华正”外贸产值同比增长10%,占总产值一半。
近三四年,该企业力拓东欧、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了保住这些国际客户,“华正”在产品价格上做出让步,共同分担危机。“等到经济形势好转时,重新开拓国外市场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现在。”
往年此时,苍南宜山镇的针织内衣企业正开工繁忙。2008年却在10月前就已完成大部分订单。但在温州追鹿针织制衣有限公司里,董事长黄圣川自言受到的影响要比同行小,因为非洲等国外市场是企业的避风港。在国内市场,和“三枪”等名牌产品相比,“追鹿”差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知名度。但在这些新兴市场,“三枪”和“追鹿”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完全靠质量说话。
经过近几年开拓,“追鹿”在加纳等国家已经拥有了一定知名度,成为中上档次的产品。由此外贸也占到企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受当前形势和自身规模影响,黄圣川对开拓新客户十分谨慎,力保已经打下的国外市场是他的首要选择。“现在要集中力量,继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国外市场价格。”
持续投技改保卫老阵地
虽然去年“追鹿”没有再投入扩大产能和市场,但还是拿出60多万元购买进口包缝机等设备,这比往年投入技改的资金还多出一倍。继续提高产品质量是“追鹿”坚守市场的终极武器。为此,该企业把购买纱线、纺织布料到织成内衣,全部都放在企业内部完成,以便把握质量。为了买到没有搀杂杂质的纱线,企业近几年都以每吨高于市场其他产品约2000元的价格,固定从一家新疆企业购买纱线。
在龙港镇,温州泰山印业有限公司也从持续技改中得到回报。受行业内竞争影响,“泰山”去年就已提前感到寒意:订单比往年下滑一到两成,原先7天的安排生产周期也缩短到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