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西方媒体为何对中国制造群起而攻之?

      法国《快报》2008年12月24日发表文章认为,目前法国的玩具市场上中国产品占到一半以上,进口商应该尽快采取常规性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法国人已经逐渐学会不相信中国制造的产品。“亚洲监察”组织创始人布里顿指出,如果西方进口商现在还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产品质量要求很快将变成空中楼阁。(1月3日《环球时报》)


      法《快报》的这篇文章原题为《“中国制造”中的劣质产品》。我们从该文中可以看到,法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产品,另一方面却说,中国不能保证产品安全。这种借势发力,虽然不是无中生有,但也有夸大、渲染之嫌。这反映出西方一些人自相矛盾的心态。某些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本不是什么大新闻,国内媒体也时常有所报道。然而,西方媒体报道时却变成另外一回事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12月14日在题为《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使产品召回次数增加》说,现在每年的产品召回已经上升到230起,这通常是在发现安全风险或重大设计缺陷后做出的,被召回的很多都是玩具或其他供儿童和婴儿使用的产品,比如婴儿安全门。消费品的召回次数增长最快,从2006至2007年的91次上升到今年的120次,增长率达32%。研究人员说,召回的消费品有超过40%由中国生产。

      长期观察国际贸易的分析师认为,200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1.4%,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彩电、集成电路、电脑、化工纤维、汽车等产量,都成几何级数增长。西方媒体之所以对中国制造无端指责,说明他们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高产生妒忌。在中国与西方贸易摩擦有加剧趋势的背景下,西方正以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突破口,将质量问题无限夸大,进而达到攻击中国制造的企图。

      有迹象表明,西方媒体对中国制造群起而攻之,说明中国与西方之间将面临一场新的经济对抗的可能性。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如此迅速的振兴,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有力地震动全球经济体系。在西方一些人眼里,中国制造充满另类,充满对他们的现实威胁。因此,动用媒体对其攻击,就成为他们最为有效的办法。

      美国《商业周刊》2008年12月发表的题为《质量问题使中国制造“失去吸引力”》的文章认为,两年来中国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现问题,这使得中国逐渐失去了作为制造业平台的吸引力。由美国先进产品市场调研公司去年10月对130家美国制造商进行调查后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急剧转变,这种转变的原因表明,中国的出口机器出现了严重问题。有半数接受调查的公司把中国列为产品质量“风险”的最大来源。

      中美每年商品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某些中国商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事实。但美国近来密集地对中国制造的指责也不乏夸大的成分。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产品,奔驰会抛锚,摩托罗拉手机会爆炸,肯德基产品也有苏丹红,可口可乐喝多了也会出人命。中国制造即使出现一两起事故,如此攻击也不合常规,不符常理。

      路透社在去年12月24日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随着世界经济衰退加深,美国利益集团要求当选总统奥巴马落实“对华强硬”贸易谈判政策,预计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加据。美国贸易办公室12月19日宣布它已在WTO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中国政府为促进中国产品全球销售的补助计划。也许整个西方都在等待美国这个“恰当的时候”来采取的“政府行动”。

      其实,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程度,堪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席卷整个西方的那场大萧条相比。严重的危机感,加上西方制造业的鼓动,使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制造产生了不信任感。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持续扩散,将造成欧美经济衰退,西方将对中国制造会掀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击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这些情况应引起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必须看到,虽然中国的产品不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歪曲和西方媒体无端攻击而变得不安全,中国产品的出口也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恶意攻击而停止。然而,眼下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对全球化之下的中国来说有失公平,中国有必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我们必须学会有效地使用贸易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修改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法国《快报》2008年12月24日发表文章认为,目前法国的玩具市场上中国产品占到一半以上,进口商应该尽快采取常规性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法国人已经逐渐学会不相信中国制造的产品。“亚洲监察”组织创始人布里顿指出,如果西方进口商现在还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产品质量要求很快将变成空中楼阁。(1月3日《环球时报》)


      法《快报》的这篇文章原题为《“中国制造”中的劣质产品》。我们从该文中可以看到,法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产品,另一方面却说,中国不能保证产品安全。这种借势发力,虽然不是无中生有,但也有夸大、渲染之嫌。这反映出西方一些人自相矛盾的心态。某些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本不是什么大新闻,国内媒体也时常有所报道。然而,西方媒体报道时却变成另外一回事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12月14日在题为《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使产品召回次数增加》说,现在每年的产品召回已经上升到230起,这通常是在发现安全风险或重大设计缺陷后做出的,被召回的很多都是玩具或其他供儿童和婴儿使用的产品,比如婴儿安全门。消费品的召回次数增长最快,从2006至2007年的91次上升到今年的120次,增长率达32%。研究人员说,召回的消费品有超过40%由中国生产。

      长期观察国际贸易的分析师认为,200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1.4%,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彩电、集成电路、电脑、化工纤维、汽车等产量,都成几何级数增长。西方媒体之所以对中国制造无端指责,说明他们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高产生妒忌。在中国与西方贸易摩擦有加剧趋势的背景下,西方正以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突破口,将质量问题无限夸大,进而达到攻击中国制造的企图。

      有迹象表明,西方媒体对中国制造群起而攻之,说明中国与西方之间将面临一场新的经济对抗的可能性。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如此迅速的振兴,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有力地震动全球经济体系。在西方一些人眼里,中国制造充满另类,充满对他们的现实威胁。因此,动用媒体对其攻击,就成为他们最为有效的办法。

      美国《商业周刊》2008年12月发表的题为《质量问题使中国制造“失去吸引力”》的文章认为,两年来中国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现问题,这使得中国逐渐失去了作为制造业平台的吸引力。由美国先进产品市场调研公司去年10月对130家美国制造商进行调查后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急剧转变,这种转变的原因表明,中国的出口机器出现了严重问题。有半数接受调查的公司把中国列为产品质量“风险”的最大来源。

      中美每年商品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某些中国商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事实。但美国近来密集地对中国制造的指责也不乏夸大的成分。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产品,奔驰会抛锚,摩托罗拉手机会爆炸,肯德基产品也有苏丹红,可口可乐喝多了也会出人命。中国制造即使出现一两起事故,如此攻击也不合常规,不符常理。

      路透社在去年12月24日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随着世界经济衰退加深,美国利益集团要求当选总统奥巴马落实“对华强硬”贸易谈判政策,预计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加据。美国贸易办公室12月19日宣布它已在WTO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中国政府为促进中国产品全球销售的补助计划。也许整个西方都在等待美国这个“恰当的时候”来采取的“政府行动”。

      其实,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程度,堪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席卷整个西方的那场大萧条相比。严重的危机感,加上西方制造业的鼓动,使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制造产生了不信任感。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持续扩散,将造成欧美经济衰退,西方将对中国制造会掀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击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这些情况应引起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必须看到,虽然中国的产品不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歪曲和西方媒体无端攻击而变得不安全,中国产品的出口也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恶意攻击而停止。然而,眼下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对全球化之下的中国来说有失公平,中国有必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我们必须学会有效地使用贸易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修改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