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服装逆势崛起 自主创新成原动力
就在珠三角纺织服装业哀鸿遍野时,一直以独立姿态发展的大连服装产业传来佳音。相关人士透露,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虽然对大连服装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看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1-10月,大连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9.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利润同比增长11.4%。此外,从大连市各大商场前10个月销售额看,当地的“创世”、“桑扶兰”、“思凡”、“富哥”等著名品牌的销售额都比上年同期上升。
在困境中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给大连服装行业带来难得的同比增长态势。大连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田平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大连服装品牌整体优势的发挥。协会早就提出由“大连制造”向“大连创造”转变,较早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并及时进行出口市场调整,一批出口企业由欧、美市场转向东南亚市场,一批品牌企业扩大了对国内市场的销售。
然而,受2008年以来成本上升及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以外向型发展为主的大连服装产业,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谈到2009年及未来产业发展思路,田平呼吁大连服装企业要坚定信心,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把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变成行业转型的推进力。他还强调,服装企业应“抱团取暖”过严冬,要抓住产业链中空间大、利润高的环节,根据自身情况搞好合作,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道路。
创新:逆境中的突破口
2008年11月初,为全面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大连服装协会成立的调查小组走访21家服装企业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大连市服装企业影响较大:国际订单减少、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等问题,给大部分服装企业带来困扰。
当然,这些典型性困扰并不止于大连服装产业。2008年以来,整个服装行业因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遭遇“寒冬”。2008中国服装行业联合年会上,业界同行及行业领导纷纷讨论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以及国务院扶持轻纺工业发展的措施,服装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如何成了重点探讨主题,田平坦言,通过这次会议,感觉南方形势没有那么严重,阴霾形势的气氛被如何创新求发展的气氛所替代。
“树立信心、坚定信心、抓准市场机遇成为业界共识。但信心不是盲目的建立,是在对形势和企业的清醒分析与认识之后建立的。”田平认为,受美国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影响,国际市场低迷,国内资本市场低迷,经济实体企业受到影响开始显现,但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出台政策,我国政府也是如此。我国经济当前仍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这一趋势表明,市场对服装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
据统计,2007年1-11月,大连服装外销数字为11896万件,2008年该数字为8759万件。2008年前9个月的出口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3%,但是利润率却降低了4.9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当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虽然大连并未出现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那样“企业大量倒闭”的严峻态势,但服装产业已经感受到这股冲击波的寒意。
“危机是形势的一面,但对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千载难逢的时机,所以我们要辨证地看,从中找出机遇。”田平建议企业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找出在逆境中发展的突破口,“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次危机反映出企业规模不在大小,关键是要有特色的差异化,把住产业升级的主线,调整配置好各种资源,依创新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矛盾和问题。”
重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区域板块里,大连这个名字显得尤为特殊。应该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连服装纺织产业经历了改革、调整、发展的全部过程,也经历了辉煌过后的阵痛。作为城市创新精神和文化品牌的体现,大连服装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但是,规模小、品牌少、市场化程度不高,仍然是摆在大连服装产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大连服装与深圳、温州、宁波、杭州等服装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所在。
进入2008年后,当整个服装行业面临转型拐点,大连服装又该何去何从?
田平表示,从长远来看,挑战有利于催生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和打造自有品牌。在困难面前,大连出口型服装企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加强新产品研发,以实施品牌战略为突破口,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大连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市场,同时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营销和品牌运作力度,大杨、桑扶兰、思凡、碧海、亚瑟王等一批企业名牌均跃居中国服装品牌强势区。”
危机当前,田平认为经过多年调整及创新,一批大连知名服装企业已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他表示,大连中小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建设方面还应该有新的作为和突破,“从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看,靠规模和低成本加工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的道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连服装产业未来发展也是如此。”
为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田平还提出五大发展思路:首先是坚定信心,寻求发展机遇;二是巩固已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三是鼓励大连服装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四是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五是抓住产业升级主线,以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带发展。
此外,田平还建议大连市政府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免税(出口增值税征多少退多少,品牌企业实行定税)减费,实行包容的扶持政策;在专项资金上给予倾斜,在原2000万的基础上加大对服装行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融资难;帮助解决招工难;改变对这个行业不公正认识,采取积极措施欢迎海内外大品牌企业落户大连;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解决国内品牌进店难、租店贵的困难。
据了解,为带动中小服装企业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大连服装协会从2006年开始在积极探索如何为更多的大连服装企业搭建发展和服务的平台。田平表示协会正在建设大连服装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建设一个中心,即大连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搭建四个平台,即围绕提高科技生产力研发设计的生产技术平台、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品牌推广服务平台;实现八种服务功能,包括设计、研发、技术、服务、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