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与预见中亲历服装业的点点滴滴
距离改革开放30周年产业集群地的采访报道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之际,这段采访经历如同暗夜里闪耀的星辰,时时从心底里翻起。
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在过去的30年中,世事变迁幅度之大让人恍若隔世。而在此期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地、中国的服装制造企业、中国的品牌背后都有无数个故事。
2008年6月15日,浙江温州报喜鸟集团总部,董事长吴志泽办公室,他笑着调侃服装企业老板,得不到媒体记者的重视,和那些手拿便携笔记本,架着金色边眼镜的IT界CEO,金融界的CFO们没得比。吴志泽很少给别人名片,很多人不知道他是长江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分析师。
年初,因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很多企业在为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感到头疼不已的时候,杰尼亚•夏梦的董事长陈孝祥早在5年前与杰尼亚合资时,就规范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在企业发展中遇到“家族制”带来的瓶颈和弊病,他毅然决然与世界顶级品牌合作,铲除家族制毒瘤,采用世界先进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这一切使他的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能够危机当前屹然不动。
不置可否,中国服装行业的确还有很多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老板,但是作为大集团的领头人,中国服装企业家的文化、经营、管理的水平已经悄悄发生这变化,企业或集团的领头人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知识、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寻求企业发展壮大的解决之道。
中国服装企业认识到,企业竞争必须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双赢”,在积累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服装企业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和通过某些不稳定纽带维系的合作都不能维持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惟有实质性的“整合”,将产业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8年开始,服装行业迎来一个品牌与品牌、企业与品牌、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间的全面整合时代。新一轮行业洗牌的一大特征也体现在一批企业被淘汰的同时,一批企业被其他企业甚至外行业企业资本整合。在这个时期,服装企业整合下游商业企业或将成为行业创新的亮点。
1998年11月,雅戈尔上交所上市,2007年8月16日,报喜鸟深交所上市,美斯特邦威,2008年8月28日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8年元月,雅戈尔集团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KWD的全资子公司Kellwood Asia Limited持有的SMART 100%股权,和KWD持有的香港新马服饰100%股权,女装品牌服饰企业欧柏兰奴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与美国WentworthⅡ公司的反向兼并,成功登陆美国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不论这些事件是否能够拉开中国服装企业与海外服装企业相互整合的帷幕,可以借此预见国际间产业资源的流动和融合必将加速。提升迫在眉睫,到底提升的是什么?能为自己和企业在终极上解决什么问题?说到底就是就是要解决个人和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纵观上世纪初的世界500强,现在能够维持下来的没有几家,有些连名字也见不到了,这就是说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能够保持百年不衰很难。
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它们没有解决提升这个问题。个人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能量,企业要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每个人的知识、管理结构,企业的掌门人必须肩负起解决企业能否赢得起的问题,必须坚持自己的终极目标不变,愿景不变,核心价值观不变,精神和价值导向不变。
2008年,行业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和不利因素,伴随着行业洗牌,行业也将更加优化。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下,行业企业自然淘汰速度加快,企业间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为求生存再求发展,企业将更多地运用先进有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更多地采用先进技术、营销管理手段提升企业内力,将更多地利用不同金融手段来维护企业的资金链充沛畅通,将更多地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企业乃至行业发展良好环境。逆境中,2008年中国服装行业将迅速成熟起来,开创服装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此的精彩浓缩在短暂的30个春秋之中,令人目不暇接。正在这种超常规的发展中,中国服装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中国的服装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回忆与纪念的伟大时代。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没有奢望去完成一次跨度30年的宏大叙事———那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只想拾起一些历史的细节与片断。透过奇迹的光芒,通过捕捉那些历史的细节和片断,同样可以寻找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明天又意味着什么?那些在过去和今天创造奇迹的企业,期望明天还会发生奇迹。
回顾过去,是更好地面向未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想过多沉于以往,而更关注未来。
也许未来10年,中国将诞生若干真正意义的跨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