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服装”品牌:体验营销决胜零售终端
商店设计、装修、橱窗、陈列、模特、背板、道具、光线、POP广告、产品宣传册、商标及吊牌等零售终端的所有视觉要素,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视觉营销概念,而构成了视觉营销的这些要素在消费者动态的消费过程中,又以综合的方式影响着消费者的个体体验。这样一来,在大服装概念下,视觉营销向纵深发展,体验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服装零售史上,19世纪80年代以前,服装店主还没有意识到商品展示的重要性,服装只是被简单地堆在桌子上;20世纪初,玻璃橱窗取代了仓储式的商店布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近现代商业的繁荣,服装的陈列展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创造性的视觉与空间艺术,其涵盖内容也大大超出了传统的陈列范畴,包括商店设计、装修、橱窗、陈列、模特、背板、道具、光线、POP广告、产品宣传册、商标及吊牌等零售终端的所有视觉要素,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集合概念,因此用视觉营销来表述更为准确。而构成了视觉营销的这些要素在消费者动态的消费过程中,又以综合的方式影响着消费者的个体体验。这样一来,视觉营销向纵深发展,体验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
服装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不应仅仅是服装产品本身,而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并不断追求人们内心深处那种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同样,服装零售终端的体验营销也应当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从大服装的视角来思考终端形象,利用不同的视觉语言传递不同的品牌个性和文化理念,将品牌及产品塑造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征。现在的消费者往往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更为个性化的东西,对服装品牌和终端形象的要求都是如此。他们会寻找与其自我形象相吻合的购物环境,环境和体验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非凡和不同,他们在购买服装的同时也带走了这些感受。
店堂氛围创造顾客体验
零售营销理论告诉我们,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是品牌号召力,而增强品牌号召力最为直接有效的工具就是终端视觉形象。不论顾客是从哪一种渠道获得品牌或产品信息,最终与服装亲密接触、实现购买还是在零售终端。因此好的终端视觉形象不应仅在感官上给消费者以赏心悦目的享受,还要构成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召力,吸引顾客进入一种氛围,让顾客全身心地体验品牌魅力。这就是服装的氛围营销,它是体验营销的重要要素之一。
事实上,顾客进入商店首先感受到的是卖场的整体形象及其营造的氛围,其次才会注意到服装。许多世界级服装品牌都非常注重卖场氛围的营造。比如在伦敦的RALPHLAUREN店里,桃花心木的柜架、壁炉,维多利亚时期的漫画、马球棍、雨伞架、马车上用的时钟、刮胡子专用的镜子,构成一幅古典英国的景象;而像是被太阳晒得褪色、有水渍的布面精装书,刻意堆在床边的矮柜、搁在大理石洗手台、或整排置于壁炉上,引起人一连串怀旧的联想。在这里,我们知道它销售的是服装,但你会发现服装本身却成了附属品,成了用来反映品牌价值的媒介,店堂空间反倒成了重头戏,服装品牌的形象意义与象征价值一跃而成为主角。衣服逃离了实体,进入了戏剧的、情感的状态:硬件的空间设计是舞台,店员与模特儿是表演者,消费者是观众,而服装则退居其后,成了舞台上的布景或道具的一部分。如果说在这里购物是购买了这个空间所营造的氛围,而服装只是额外获得的赠品,似乎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