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行业:“抱团”背后重在产业链重构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向纵深发展,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空前的巨大冲击。危机当前,团结的力量似乎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在全国各地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发起的“抱团取暖”的倡议、行动随处可见。

      抱团作战

      在2008年即将结束的倒数第3天,也就是2008年12月29日,对于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山东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当天,山东150家获得过“中国名牌”和“山东名牌”的纺织服装企业,与山东省内45家大型商贸零售企业代表,就山东地产名牌纺织服装优惠进场、优先进店、优先结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集体签署了低门槛“进店”协议。协议的签署意味着有政府支持,工商联手,对地产名牌纺织服装进大商场难、进名商场更是难上加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我们希望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工商携手合作,全省纺织服装企业抓住机遇,在逆境中谋发展,共渡难关。”吴健民说。

      其实,这只是国内众多地方服装业产业链上下游“抱团”作战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在南方的上海,由上海东华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联名发起倡议,成立由长三角产、学、研等机构组成的“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尘埃落定。基于上海的国际化平台优势与江浙两省的产业基础与成本优势的高度互补性,创建与国际对接的一流产业化研发共享平台。

      “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基础,这些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较弱,绝大多数小企业缺乏研发力量,往往借助于技术能人实施细小的技术改良而形成一些技术诀窍,对于影响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联盟的专家认为,在产业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对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

      而在温州,包括爱尔达制衣、威尔豪派服饰、迷西仕服饰、之达服饰等18家外贸型服装企业,抱团组建了温州雪之梦集团——一个国际化服装工业园。目前,位于温州平阳县宋桥的服装工业园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300多亩,预计2010年完工。“这里面有很优秀的外贸企业。”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浙江奥奔妮服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这些外贸企业将联手创立自主品牌、市场拓展、产品研发、进军国际市场。

      同样,绍兴也把纺织品出口市场从欧美转向亚非,在非洲设立了两个纺织工业园,为绍兴纺织企业抱团式、产业链式“走出去”提供平台,现在全市已有70多家企业,到巴西、泰国等国开辟中档纺织品市场。

      显然,“抱团”已经成为企业迎战困难的一种战略。

      “三种形式”

      战略定下之后,剩下就是如何执行。“抱团不是简单地大家聚集在一起,或者产能的叠加。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重组、优化和建立。”对于“抱团”蕴涵的深层次意义,郑晨爱分析后认为。

      当前,危机倒逼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纺织产业升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对管理、技术、产品、人才等方面的创新和培育来增强行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行业有效整合社会和行业科技资源、系统组织、优势互补。“抱团就是企业、行业一种很好的选择。”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