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挺住意味着一切

        江苏武进寨桥。这是一个距离常州市区大约半小时车程的江南小镇。与很多壮观、现代的同行企业相比,常州市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的工厂略显“寒碜”。走进简朴的大门,墙上“存在、发展、分享、进取”8个大字赫然在眼前。陆剑锋指着这8个字说:“常缝当前的目标就是‘存在’,只有存在,才能发展。寒冬时节,挺住意味着一切。”

        就规模而言,常州市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简称“常缝”)并不是一家引人瞩目的企业,300多人,5 000万元左右的产销值,但它从成立起一直坚持走“专注特种机”的道路,较高的利润率,稳定的现金流,这在中小企业集体沉沦的2008年,成为一种令人眼羡的本事。“前不久,我们刚刚完成一笔美国的外贸单子,700万元人民币。”陆剑锋说。不过,在经济整体变冷的背景下,常缝的作战能力也备受挑战。

        前几年,由于市场上普通机种产销两旺,鲜有大型生产企业涉足特种机领域,大多采取与中小企业定牌的形式生产。2008年以前,定牌生产的业务量约占常缝总产销值的1/3,如今这一比例已下降至¼。当市场峰回路转,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利润颇丰的特种机也就自然成为淡季市场竞争的焦点。据陆剑锋估算,目前国内有24家企业在生产781平头锁眼机,生产1850套结机的企业约有16家。这批企业中,大部分为原先定牌生产的企业,还有部分为专业生产特种机的企业。前者因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会轻易采取低价策略,后者则不同,只要能“赚钱”,就无所谓“品质”和“市场规则”了。双面夹击,常缝一度到了“有盾牌没箭”的境地。

        “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幸的是,一些之前从未与常缝合作过的中高端品牌开始主动与其合作,其中不乏日本、台湾地区的知名企业。这也是2008年常缝产销值能够与上年持平的主要原因之一。陆剑锋认为,特种机制造经验不是光凭增添几台加工设备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如果无法批量生产,会引发系列成本问题和质量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跨“海”战术

        当前的市场困惑,似乎无法用常理解答。虽然有诸多量变因素累积叠加的轨迹可循,但崩溃似乎只在一夜间发生。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的贸易数据、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都出人意料地惨淡无光。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如何度过全球经济危机和转型升级压力所造成的漫长冬天,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是静观其变、独善其身,还是冒险出击、一飞冲天?常缝选择了一边勤练内功作战红海,一边伺机而动开拓蓝海。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