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
- 编者按:2009年1月,中国政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出台的多个政策将开始实施,比如执行改革后的增值税政策,执行新修订后的营业税和消费税相关条例,实施燃油税政策,等等。而此前,国家有关部门上调部分劳动密集型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国务院有关会议公布关于“扩大内需”的多项措施以及200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几大工作重点,这些都鲜明地表示出国家政策助力经济发展的态度。
全球经济正经历下行走势,冲击多国实体经济。经历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第一次卷入大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在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亚洲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中国经济奠定在亚洲区域的重要地位。当西方金融体系受到重创,国家经济呈现颓势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表示出更多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一方面维护本国经济稳定,一方面也以“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为稳定全球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7年,中国经济由于流动性过剩、海外热钱涌入等因素导致全年经济发展势头过热,通货膨胀问题突出,国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引下,推出了多个利于民生的政策,比如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2007年末到2008年初,上述措施的出台曾让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示压力较重。2008年年初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消解,2008年年中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将多国实体经济卷入其中,进一步恶化了企业发展的环境。此时,多国经济衰退,消费需求减少。对美贸易下滑的同时,欧元区区域保护政策的出台也影响了中国对欧贸易的开展,而中南美、东南亚、南亚、东欧、西亚等新兴区域也出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扩大不利影响。海外贸易乏力,中国国内也呈现出紧缩之势。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经济大起大落,中央政府在2008年年底调整了年初颁布实施的政策,针对金融、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推出了多项政策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扩大内需”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再次被提到国家和政府当前工作的最重要位置。4万亿元投资注入经济,在金融领域实施大幅降息,针对轻纺行业发展推出包括上调出口退税在内的6项措施,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裁员审批减少失业……政策助力引起众人关注。民众都期望这些政策可以缓解当前经济压力,于调整中带领中国经济度过危机。
2008年年底本刊记者采访纺织服装行业以及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一些企业,谈及当前政策,企业一方面表示对利好政策充满期待,一方面又对政策助力的效果持保守态度。从大处说,由于此次经济危机牵涉全球,中国政府在对内进行调整的同时更被动地受到其它国家发展状况的影响,政策助力的效果还有待国际环境的好转;从小处看,政策范围涉及诸多行业且大多为概要性政策,由于每个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都不同,助力的效果因具体行业而异。根据走访得知,相较于纺织服装企业,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企业面对当前经济环境更显被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设备需求牵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发展,而后者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此时消费需求的减少无疑更加重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企业的困难。正是基于这点认识,许多业内企业对国家政策能够惠及缝制设备行业的程度持保守估计的态度。当前普遍观点认为,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显效,经济环境回暖还需时日。至少在2009上半年,多数企业都还要做好面对窘境的心理准备。
尽管国家政策不一定带给具体行业以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国家政策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就是对行业发展的最有效支持。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从未经历过如此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政府呼吁企业保持信心,同时企业也要相信政府,并且依据自身情况给政府多提建议,以便“对症下药”,保证政府措施实施方向的准确性。在本期聚焦,本刊在众多政策中有所侧重地选择出几个与纺织服装以及本行业有关的信息加以分析,看看政策如何具体助力企业发展。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