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招工配对难 根源在“信任危机”
“招工,有意者可商榷”、“招收工人7名,待遇面议”……连日来在广州火车站出站口处,都有人举着招工广告迎着返程人潮伫立。
鞋企用尽手段难留人
初八前后正值广州站返程高峰。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出站口共看到3块招工广告牌,招聘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人。仔细一问,原来举牌的都是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的人事主管。
在记者保证不泄露企业名称后,一家佛山制鞋企业的人事主管终于袒露心声:“招工太难了。”
据称,该鞋企为了留住工人,春节前就想尽了各种办法:一是提高工资和加工费;二是扣留工人的押金,这虽符合用工合同的条款,仍引起了工人反感;三是节前扣着工资不发,先是扣了一个月,后来扣了整整45天。“还是有人要走。1000多块的工资都不要了,有什么办法?”
该负责人说,厂子里的工人都来自湖南、河南,是当初企业直接进到村里招来的。今年春节前已经有不少人提前辞工,节后回来也少;目前该厂用工规模1000多人,急缺200个岗位。“我们计划至少要在火车站招到30人”。
企业最头疼“信任危机”
该制鞋企业的情况并非孤例。记者发现,从火车站出站口到周边的汽车站都不时有企业招工,清一色是做对外加工的中小企业,招聘人数多是七八人。但如愿招到工人的少之又少。
佛山一鞋企负责人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目前返粤的工人大都有不错的固定岗位,不必另寻工作,而他们开出的条件也没有竞争力。“同行都在加薪抢人,我们订单少,确实开不起价”。
二是在出站口碰运气,很难碰到专业对口的工人。“今天早上就有一拨工人来问,十几个人呢,可惜他们是在建筑工地做的。”该负责人说,行业洗牌时有厂子倒闭,有劳动力释放,却没有人做“配对”工作。
配对难,根源在“信任危机”。据了解,该企业原先主打欧洲市场,目前转而向越南、缅甸拿订单。“这些国家受的影响还没那么明显,订单虽然少,只要有人手还能做下去”。———问题是,留守工厂的员工认为厂子要垮,纷纷想辞工,更别说招人了。“不管怎么劝,工人都不相信。这才最让我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