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国家标准操作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ISO 105-P01:199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P01部分: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对 GB 5718-85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文本等效于ISO 105-P01:1993。
     
        根据GB/T1.1-1993规定,修改了封面及题头编写格式,采用ISO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将其内容并入前言中。
        本标准对GB 5718-85修改了如下内容:
        1.按ISO 105规定在相应章节内增加了多纤维贴衬织物及其与试样的组合方法。
        2.增加国产仪器的说明附录,取消了国外仪器说明。
        3.长度单位改为mm。
        4.限定了只用3种温度的一种,也限定了30s的时间进行试验。
        5.试验报告要求内容按ISO增加对使用标准编号说明、试样规格说明和多纤维贴衬织物使用的说明。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5718-85。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上海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鸣、李心萍、胡芳、齐亚民、徐介寿。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解释。

        ISO前 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各国标准组织的国际联盟(ISO成员)。国际标准的准备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对技术委员会已建立的项目感兴趣,则有权参加该委员会。官方与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与ISO取得联系,亦可参与工作。ISO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一切事项中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取得紧密联系。
        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向成员传递投票,75%以上赞成方作为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105-P01是由ISO/TC38/SCl纺织品技术委员会有色纺织品及染料试验分委员会制定的。
        本第2版对第1版作了技术修订,取消和代替了第1版(ISO 105-1978)。
        ISO 105已发行了13个"部分",每部分由一个字母代表,(如"A部分")出版年份在1978和1985年间。每一部分包括一系列的"篇",用相应字母及二位数字代表(如"A01篇")。这些"篇"现称"部分",以单行本出版,但保留了原来的字母和数字,在ISO 105-A01中有完整目录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Colour fastness to dry heat(excluding pressing)
    GB/T5718-1997
        eqv ISO 105-p01:1993
        代替GB 5718-85

        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方法,以测定各类用于尺寸及形状稳定的纺织品的颜色耐干热(热压除外)能力。 
        1.2 本方法提供三种不同温度的试验,根据需要和纤维的稳定性,可采用一种或几种温度。
        1.3 本方法不作为评定染色或防皱工艺的变色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ISO 105-A02:1993)
        GB 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ISO 105-A03:1993) 
        GB/T 6151-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试验通则(eqvISO 105-A01:1994) 
        GB 6529-86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 7564~7568-8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用标准贴衬织物规格(neqISO 105-F:1985)
        GB 11404-8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多纤维贴衬织物规格(neqISO 105-FIO:1989)

        3 原理
        纺织晶试样与一块或二块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紧密接触一个加热至所需温度的中间体而受热。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4设备和材料 
        4.1 加热装置,由精确控制电加热系统的两块金属加热板组成,可使组合试样平坦地放置,在选定而均匀的温度下受压4kPa±1 kPa(见附录A)。 
        4.2 贴衬织物(按GB/T 6151-1997,8.4),按4.2.1或4.2.2,任选其一。
        4.2.1 一块符合于GB 11404的多纤维贴衬织物。
        4.2.2 二块符合于GB 7564~7568相应章节的单纤维贴衬织物。每块尺寸要适合加热装置(4.1)的要第一块由试样同类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品,则由其中主要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由聚酯纤维制成。另作规定。 
        4.3 如需要,用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
        4.4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符合于GB 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于GB 251。

        5 试样 
        5.1 如样品是织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 
        a)取适合于加热装置(4.1)尺寸的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同尺寸的多纤维贴衬织物(4.2.1)相接 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b)取适合于加热装置尺寸的试样一块,夹于两块同尺寸单纤维贴衬织物(4.2.2)之间,沿一短边缝;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5.2 如样品是纱线或散纤维,取其量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之半,按下述方法之一准备试样:
        a)放于一块适合于加热装置尺寸的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同尺寸染不上色的织物(4.3)之间,沿四边缝合(按GB/T 6151-1997,9.3.3.4),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b)夹于两块适合于加热装置尺寸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6 操作程序
        6.1 将组合试样放于加热装置(4.1)中,按下列温度之一处理30s。
        150℃±2℃
        180℃±2℃
        210℃±2℃
        如需要,亦可使用其他温度,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试样所受压力必须达到4kPa±1 kPa。
        6.2 取出组合试样,在GB 6529规定的温带标准大气中放置4h;即温度20℃±2℃,相对湿度(65±2)%。 
        6.3 用灰色样卡(4.4)评定试样的变色,以及对照未放试样而作同样处理的贴衬织物(4.2),评定贴织物的沾色。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
        a)本标准编号,即:GB/T 5718-1997;
        b)试样所需的具体规格;
        c)所用试验温度(按6.1);
        d)试样变色级数(按6.3);
        e)如用单纤维贴衬织物,报告每种使用单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
        f)如用多纤维贴衬织物,报告多纤维贴衬织物型号及其中每种纤维的沾色级数。

        附 录 A
        (提示的附录)
        试 验 设 备
        A1 适用的试验设备有YSS-02型熨烫升华色牢度仪,详见《纺织标准通讯》1985年第4期,YG605型繁荣升华牢度测试仪,详见纺织工业仪器产品目录。
        A2 其他能获得4.1设备所述要求的装置均可使用。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