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经济中缝制设备经销商何去何从
- 2008年1/3的纺织服装企业濒临倒闭”,这则消息一经发出,不仅震惊了业界,还引起了商务部的关注,并因此展开了对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生存现状的调查。
“2/3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只有0.62%,如果这些企业陷入绝境,将危及大约1 500万人的就业。”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6省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摸底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
无疑,纺织服装行业的大规模洗牌已经开始,纺织产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被提上日程,纺织服装行业的民生问题也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自《中国纺织行业洗牌引发就业阵痛》)。
以上是2008年初,经济系统对纺织服装行业的预期。截至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洗牌运动,引发的原因大致有国际经济环境趋向恶劣,货币比率有利面不断下滑,国家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用工成本攀升,而由此导致银行在资金流上的紧缩政策,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力提升的投资方面偏向于保守,部分企业还衍生了大规模的裁员风暴,逐步将与纺织服装行业息息相关的配套行业――缝制设备行业的经济随着季节的变化一起推进入了寒冬。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2008年1~9月缝制设备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9.83%(《中国缝制机械2008-11》)。缝制设备行业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不断传出一个个充满无奈的消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个别知名整机企业申请破产,尽管政府最终采取了救助的方式,但是由此引发的企业危机仍然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种种现象表明,缝制设备行业正在经历一次主动和被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以产能扩张和同质化初级产品贴牌出口为主的行业增长模式正在逐步遭到抛弃,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这个趋势也完全符合“十一五”国家产业调整的大方向。
在如此直面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作为缝制设备行业动脉的流通渠道缝制设备经销商的生存也面临着由上下游企业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上游的供应环节加紧收缩货款,下游的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小心翼翼,渠道流量减小,利润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经销企业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如何面对产品转型?经销商在抛弃经销传统产品之后如何选择替代产品上感到困惑。纵观整个行业经济形势分析,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缝制设备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力,降低用工成本、能源成本,有效节约原材料,同时要求技改后的项目产品能够提升产品质量。缝制设备行业应当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以此为重点进行考虑,缝制设备经销商也应当以此制定产品选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