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转型求生
“现在还不知道2009年的第一张订单在哪里。”曾老板心里着急。已是农历年初十,但开工两天的东莞兴利制线厂并没有真正运转,因为无订单可做。
在东莞做了10多年的生意,今年的惨淡光景曾老板还是头一次遇上。往年为了赶工,东莞的大大小小工厂从年初五开始就陆续开工了,但今年明显延后了许多。曾老板发现他的客户——制鞋、玩具等企业很大部分都还没有开工,甚至听说有些工厂可能将无限期停工。
实际上,早在2008年底,珠三角工厂的情况已经很糟糕。曾老板告诉记者,在他工厂所在的东莞樟木头镇先威大道,2008年下半年以来上千人规模的工厂几乎都倒闭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十人、一两百人的小工厂还在硬撑。
曾老板的生意也在2008年急转直下。转折性的事件是2008年10月份东莞樟木头镇的龙头外资企业合俊玩具厂倒闭,作为供应商曾老板有100多万元的货款打了水漂。为了避免客户恶性倒闭拖欠货款,曾老板开始只做现金结算的订单。兴利制线厂的客户从2000多家一下子滑落到20多家,每个月的生意额也从几百万元下降到十几万元。
虽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小供应商,但曾老板的情况正反映了目前珠三角以外销为主的工厂遭遇的困境。由于金融危机后外部市场收缩,整体订单大幅减少,现在很多工厂都陷入半停业状态。
一位东莞玩具工厂老板告诉记者,2008年的圣诞订单就明显减少了40%~50%。而沃尔玛、塔吉特等美国大买家由于对未来销售预期不乐观,已经暂停了2009年3月份之前的大量订单。
“成本上涨,工厂可以少赚一点,但现在没了订单,工厂就运转不下去了。”该玩具老板感慨道。珠三角的制造业在遭遇了2005年以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工成本上升等带来的成本冲击后,现在又在经历外部需求严重收缩的冲击。
以玩具行业为例,广东黄埔海关2月3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广东省共出口玩具61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3.6%,但出口增幅较2007年回落了19%。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曾老板说。目前珠三角接内销订单的工厂或者转型做内销的企业都陆续开工了,所以企业不能坐等订单,还是趁早升级或者转型而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