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寒冬”调整转型升级更紧迫
“2008年1/3的纺织企业濒临倒闭”,“2/3的纺织企业利润只有0.62%,如果这些企业陷入绝境,将危及大约1500万人的就业”……2008年,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把纺织行业经济推入“寒冬”。
身处上游的缝机行业也直接在纺织行业的不景气、市场需求的萎缩等作用下,进入“寒冬”,统计显示,至2008年1-9月缝制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去年负增长49.83%。
那么“严冬”中,当行业产销量和利润率不断走低之时,到底有没有缝制设备企业却能“逆市而上”,各项经济指标直线上涨呢?答案是有的。少数企业在经济平稳时期没有突出的业绩,也没有突出的名气,但一切都在有步骤的发展,反倒在当下经济环境遭遇恶劣气候时,更凸显其强劲与平稳。这样的企业寒冬中胜出的奥秘在哪里?是产品!只有不断更新产品技术,使产品总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各种生产力变革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的主导地位。
以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IN”牌新型高厚度自动裁剪机为例,1-10月份,其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00%,其国内各级经销商的数量从7月份开始,每个月呈指数式增长。这个现象对于目前的行业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笔者进行了很多设想,但是最终得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还是产品。对于上述的产业结构改革中能够被纺织行业所接受的产品的几个特征,新型自动裁剪机完全符合此要求。
下面给出一组数据,仅供参考:
裁剪10000套保暖内衣,新型自动裁剪机、人工的各项大概数据对比
| 自动裁剪机 | 人工(电动剪刀) |
人工数量 | 4-5人 | 20人 |
生产时间 | 12小时 | 130 |
节约原料 | 3-5% | 0 |
裁剪合格率 | 100% | 92% |
提升缝制效率 | 10-20% | 0 |
从表上数据很明显地看到,在目前用工成本不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新型自动裁剪机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节能降耗,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于提升服装行业生产力的需求,故能成为整个严冬经济中的一朵奇葩。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永远依靠低廉劳动力的企业是不可能长期占据优势的,这一概念可以贯穿于缝制设备的上中下游企业。企业必须放远眼光,进行产品技术突破,以提升社会生产力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资料变革。当前,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缝机行业正经历着一次主动和被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以产能扩张和同质化初级产品贴牌出口为主的行业增长模式正在逐步遭到抛弃,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这个趋势也完全符合“十一五”国家产业调整的大方向。
缝制设备的经销渠道也应以此为契机,对自身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针对当前形势下,把准下游行业的需求,并以此作为企业调整的出发点,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供应系统,这样才能拓展新的市场,在整个行业洗牌重组中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