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金融危机下看人民币汇率之争

      就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各国努力应对之际,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近日西方国家有人士就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指责我国,称“人民币汇率正在被操纵”。

      如何看待这次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人民币汇率水平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人民币汇率之争又折射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问题?本报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长江。

      汇率之争为何再起?

      杨长江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之争与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不无关系。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某些西方国家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

      但是,杨长江同时指出,西方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由来已久,所谓“政府操纵”无非是其最新版本。这与长期以来,国外对我国汇率政策存在两方面不正确解读有关。

      杨长江指出,所谓“操纵汇率”主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汇率严重偏离合理水平;第二,汇率的偏离是在政府刻意控制安排之下才出现的。

      他说,首先在汇率水平方面,人民币被低估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较为普遍的看法。衡量汇率水平合理性的最为通用的标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有句名言:“在所有的国际经济学者内心深处都相信某种形式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可见这种理论的影响力。购买力平价的思想非常容易理解,它认为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了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经汇率折算后应该价格相同。他举例,以汉堡包为例,如果在美国价值2美元,而在中国价值10元人民币,那么意味着此时2美元的购买力与1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因此汇率就应该为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最为权威的购买力平价是由世界银行发布的,长期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保持在12左右,而现实中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汇改前约为18,目前仍然保持在16.8左右。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被很多人包括大批国内学者错误地解读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了,中国商品的价格水平远远低于美国,从而认为中国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其次,从政府的行为特征上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汇率政策监督原则》中提出了认定操纵汇率的六条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政府长时期大规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单向干预。中国近年来持续顺差使得政府被迫入市以稳定外汇市场,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确实也为某些攻击中国汇率政策的人士提供了借口。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