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内需企业“另类抄底”
“危机发生后,很多南方中小型企业主动找我们寻求合作。他们原来是走外贸的,根本不走内贸路。”济南特星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运文告诉经济导报,“现在他们日子难过了,外贸早就没有订单了,就只有和我们合作。”
特星出击
一直以来,我国的内需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就像两条平行线,从来没有纠结,也没有合作。外向型企业在现有政策鼓励下一路高歌,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和海外庞大订单的优势,通过赚取汇差把内需型企业“甩开好几条马路”。内需型企业则不骄不躁,老老实实走国内市场,也同样在扩张的道路上获利匪浅。有意思的是,一场浩大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危机中,受创最严重的是沿海的外向型企业。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在危机的一锤子之下露出死穴,大批的服装鞋帽类和其他出口企业瘫痪在没有销路上,一天倒闭十几家,衣服一元一件大甩卖等事情随处可见,“世界工厂”正在危机中饱尝苦头。“企业要经营,可是货物卖不出去了,现金流就枯竭了。惟一的办法就是盘活市场,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后恐怕才有希望。”业内人士分析。
当外向型企业降低姿态,当内需型企业昂首挺胸时,对接合作就顺理成章了。“来找我们要求委托加工的主要都是福建晋江的企业,那里也是国内最大的鞋配套产品加工中心,过去主要都是做外贸的。”施运文描述,“这是一个全新的双赢模式。对我们来说,他们可以是我们产品线的延伸,因为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各种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技术都能在那边找到,现在产能闲置了,正好可以拿来给我们用。对他们而言,能够维持生存;对我们来说,运用他们的这些优势可以在细分市场上做得更好,用不同的产品满足市场上从高到低的各种需求。”
看好内需
而细分市场也正是现代企业努力的方向,一如宝洁旗下一款简单的牙膏产品高露洁,可以衍生出名目繁多的口味,虽然功效也就那么几种,但它确实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在资金方面,施运文丝毫没有担忧:“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支持,因为我们的营销模式(直销)先进,外部投资者也对我们支持,跟他们的合作不会占用太多资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简单的资源配置后,是否就说明内需型企业借助这次抄底能抄到外来的先进生产力,从而获取核心技术进行企业内部升级?
“他们的核心技术并没有保密,我们只是派人到那边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比如那边的鞋底配套厂,把他们的产品(鞋底)拿来,在我们的工厂最后成型。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秘密可言,因为整个行业差不多都是统一操作的。”施运文回答。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