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服装品牌如何寻找一片新的“蓝海”?
宅经济:拉动消费急先锋
“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比尔·盖茨的预言,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似乎要提前实现了。依托网络的电子商务行业,成为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这些行业如今已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宅经济”。
何谓“宅经济”?简单而言,就是一群喜欢守在家中不出门的人们,想在自家的住宅中解决衣食住行玩,而带动起来的一批新兴经济形态。既省去了交通费,又方便、丰富。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如今已经蔚然成风的网络购物。据著名购物网站淘宝网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10日至30日,淘宝网的交易总额比去年同比增长60%,日均销售超过3亿元,并创下单日销售4.6亿元的春节网购新高。而主营电脑配件等产品的星空网购,也丝毫未受危机影响,春节总销售额比往年同期大涨20%至30%。
网络商城没有实体店房租的压力,少了经销商的环节,自然将更多实惠带给了消费者。在沪上某媒体工作的小许刚在购物网站“京东商城”上买了一个电饭煲,“你看,商场里要卖近400元的电饭煲,网上只要195元,相当于打对折,这才像过日子。”
网络购物火爆,不少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顺势而上。春节期间,淘宝网物流订单猛增75%,诸如联邦快递、顺丰快递等纷纷临时取消春节假期,照常送件。而戴尔、东芝、联想、海尔等诸多厂家,也在淘宝网上开出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希望沾些网络购物的光。
靠“宅男”“宅女”打败了2008年不景气的还有网络游戏、电玩产业。据已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摘要》显示,2008年中国网游用户数达到4936万,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83.8亿元,比2007年大增76.6%。巨人网络公司公关总监顾建兵告诉记者,巨人网络去年第三季度的盈利达到2.8亿多元。初进2009年,巨人网络决定继续加大人才战略的投入,扩大招聘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现有公司产品线,推出6款新游戏。
实际上,“宅经济”的范围还远不止于此。方便食品、宽频网络、高清电视等家庭娱乐设备、电信产业等都已被随之看好。它还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据调查显示,每一人在淘宝网开店实现就业,就将带动2.85个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2008年淘宝网为社会创造了50多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去年从某技术培训公司辞职的小朱,如今就在淘宝网上开出了卖宠物蜘蛛的小店,“养蜘蛛本来就是我的爱好,如今可以在工作之余,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何乐不为?”
快时尚:抓住“不景气时髦”
纽约时报盘点的2008年新词中有一个:Recession chic。
这个词可翻译成“不景气时髦”,类似中国人的“穷讲究”。别以为金融风暴造成购买力下降,消费者就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购物狂看到漂亮的服饰依然挂心挂怀。金融风暴虽然令奢侈品牌受损惨重,但也有因“不景气时髦”潮流而逆流而上者。
“快时尚”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快时尚”,是相对那些“慢时尚”的经典品牌而言的,特点是“更新潮,更便宜”。代表品牌有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日本的优衣库等。以ZARA为例,经济危机没有打乱其拓展疆域的步伐,2008年其新开店数按计划超过前年。同样“快时尚”的H&M,去年11月8日在日本原宿开新店,当天门前排起了长龙,堪称低迷期的奇景。这样的“长队蜿蜒”,也出现在优衣库除夕前广州旗舰店开业的现场。
虽然“快时尚”以平价著称,刚好适应消费力下降的现状,但和商场同样便宜的打折品不同,它并不代表“过季”。ZARA一年开发出1.5万个新款,从设计生产到运输上架的时间不超过两周。商店每周供货两次,每隔3至4天架上货品会全部更新。对此,凯黎世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全雳认为,“快时尚”并非“廉价”那么简单,而是“流行、稀缺和低价”的综合,它迎合了当代消费者的心态:服装正日趋成为易耗品,消费者越来越像“花蝴蝶”,“混搭”成潮流,才使“快时尚”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
在国内,一些本土品牌也开始学习“快时尚”的销售模式。比如美特斯·邦威,去年推出了向H&M看齐的全新子品牌ME&CITY;以代销外贸成衣和鞋子起家的“热风”,也以新颖、平价、更新快的特点牢牢俘获了一批潮流人士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