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鞋业基地晋江鞋企过冬有妙招
核心提示
晋江———这个年产10亿双运动鞋,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的中国最大鞋业基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当地鞋企倒闭或停产的不在少数。
招工波动是鞋企发展的“晴雨表”,在这场持久的金融危机中,这个产业究竟发生了多大变化?日前,本报记者赴晋江鞋业重镇———陈埭镇,实地探访这里的鞋企,试图探究一向爱拼敢赢的闽南鞋老板,进入牛年后的生存状况。
车间组长跳槽记
吴得喜,从江西老家到陈埭镇一家中型鞋厂上班已有5年了,从普工做到了车间组长。
今年春节后的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难熬的”。因为,他所上班的工厂,订单越来越少,节后3条生产线,只开了一条,他的月收入也从2200元降到1800元。以往加班赶工是常事,而现在,大多数工厂基本不加班,夜里的鞋厂,一片寂静。
对于要供两个小孩上学的吴得喜来说,1800元的月收入,显然捉襟见肘。2月16日下午4时许,他悄悄地向分管他的课长请了假,骑上自行车直奔3公里外的溪边村乌桥头露天招工市场。
令他意外的是,今年节后,这条街变得“不挤人了”。往年,这里是人山人海,招工摊位摆满了整条街,连旁边的丁字路口也摆成长龙,私家车根本就挤不进去。
但是,今年,这里人流量和摊位比往年少了1/3以上,车辆也可自由进出,因少有人前来打探招工情况,有的招工企业的人员就聚在一起“斗地主”。
“月工资都不高。”吴得喜悻悻地走了一圈,发现招成型组长的企业很少。他在当地名气不小的龙德(国际)集团的招工摊位前停了下来,得知该集团月薪2000元以上招组长后,他十分高兴,“去厂里看看,谈好就上班”。
骑上自行车,他来到龙德鞋厂门口的招工接待处,这里已挤满了人。可结果令他失望,就在半小时前,这个职位已招满了。“咋这样?招满了也不说一声。”吴得喜扭头就走。
他告诉记者,这几天还要去其他厂找找,“现在小厂工资都降了,普工每月降50元,组长每月降400元,好的厂人都招满了,只能碰碰运气”。
广东鞋企高管 来晋江找工
龙德(国际)集团副总伍贤伟向记者坦言,节后鞋业的订单量预计不高、年前放假节后开不了工的鞋厂增多,以及大量企业减缩生产线减少招工量等因素,导致今年节后的劳动力市场比往年冷清不少。
“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也提升了工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伍贤伟说,工人节后都是择优找工,除了看企业承诺的工资外,还要到厂里实地打探,看看企业订单有多少,若订单不足,就意味着不用加班,薪酬自然就下降了。
“工人不会轻易跳槽,要跳的都会到新厂走走,看生产线开工了几条,开得少就说明订单不够,自然就不敢跳槽了。”龙德鞋厂旁边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中型以上的鞋厂年后招工并不愁,但是,不少中小型的鞋厂日子就不好过了,即使开工、复工,也仅仅是一两条生产线或几台机器生产,整个行业的用工需求自然就大幅下降。
另一大变化是广东等地的鞋企中高管蜂拥来晋江找东家。“节后,手机短信中,有不少是外省高管同行托我找工作的。”当地一家鞋企的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广东鞋企倒闭数量远远超过晋江,这导致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托关系找工作的也增多了。
订单未受影响 大鞋企扩大产能
“手握订单心不慌。”以龙德集团为例,该集团的童鞋在意大利等国有足够多的长期订单,今年6条生产线可以全线开工,“有订单很好招工,到月底,就可招足2000多人,今年的产值和利润基本不用愁”。
尽管中小外向型鞋企节后继续在“寒冬”中挣扎,老员工的节后返厂率也在下降,但这也是成长性好、以内销为主的大型鞋企招兵买马、扩大企业规模的机遇。
“真没想到,今年招工特别轻松。”当地“带头大哥”———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力资源的有关人士称,因为扩大生产,安踏今年的招工量在1000名以上,近期,每天有100多名熟练工人被招进厂,预计在本周内,用工缺口可填平。
当地另一名企———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也在晋江市新开设了一家工厂。其招聘负责人罗经理透露,节后对工人的需求超过了3000人,尽管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整个行业不景气,但是,特步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往年招工挺难的,很多企业得到外地招工,但今年情况变了,经营好的企业,在家门口就很容易招到熟练工人”。
大举招工的知名企业还有很多,乔丹(中国)有限公司透露,由于扩大生产线,节后还需要上千名熟练员工。
从晋江的招工形势也可看出,大型鞋企对今年的市场信心十足。匹克集团相关人士就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袭,内销市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匹克今年将扩大产能,增加生产线,还将继续扩张专卖店,节后还要增招2000名一线工人。
为“过冬” 小鞋厂傍上大公司
陈埭镇有大量的外向型中小鞋厂,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急剧减少,纷纷在春节前提前一个月左右放假。
“提前放假的企业究竟总量有多少,官方尚没有统计数据。”泉州市鞋业商会的一位人士称,选择提前放假,是厂方“瘦身计划”的无奈之举,这类企业节后的复工率有多高,目前相关方面正着手调研、统计。
在陈埭镇高科技工业园区不远处的多家中小型鞋厂门口,记者看到大多数的厂门口都挂有“热烈欢迎老员工返厂”、“招收大量熟练工人”等横幅。“很显然,企业的开工愿望和信心还是很足的。”
一位小鞋厂老板称,春节期间,一些小鞋厂老板就四处托贸易公司找订单,或者找安踏、特步之类的大厂谈代工合作,以准备复工。但是,有的订单利润太低,付款周期又长,很多小厂也不敢接,所以,只能挑一些好的订单,先开工再说,“等待市场回暖后,再开足马力发展”。
而协作过冬亦是晋江鞋服行业的重要“过冬”办法。据晋江市官方消息,去年以来,政府因势利导,依托产业集群及品牌众多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链的整合,很多中小企业转型为大企业贴牌生产,实现了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