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进出口数据解读
眼下已经是立春时节,但是海关公布的我国1月份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带给我们的却仍然是严冬的刺骨寒意。
在去年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下跌之后,今年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继续双双下跌。1月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0%。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了43.1%。这样大的跌幅,是近三十年来所仅见。
进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持续下跌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巨大。因此,各个方面都非常关心当前的外贸形势。
誗全景篇誗
进出口持续双下跌局面
根据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字。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0%。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
从贸易方式看,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但是一般贸易的降幅小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732.5亿美元,同比下降25.0%。其中出口458.1亿美元,下降11.6%;进口274.3亿美元,下降40.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42.1亿美元,同比下降33.8%。其中出口387.0亿美元,下降25.3%;进口155.1亿美元,下降48.3%。
从经营主体看,1月份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幅度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而升至首位。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316.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占我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0.5亿美元,下降32.3%。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似乎更强一些,他们的进出口总值为361.0亿美元,仅下降13.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5.5%,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从国别市场情况看,与去年11和12两个月双边贸易有增有降不同,1月份我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都出现了下降。其中,对一些新兴经济体进出口下降的幅度甚至超过了对发达国家。美国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中最早开始减速和下降的国家,但是1月份我国对美出口下降幅度已经收窄至百分比个位数。
当然,由于春节所在月份不同,每年年初的月度进出口增长数据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失真。有消息人士认为,剔除因为春节而造成的工作日减少因素,今年1月份实际进出口情况并不像数据反映的那么糟糕。此种意见值得参考。但是仅仅根据工作天数比去年1月少几天就认定出口同比没有下降,反而是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却也有些牵强。因为如果市场有需求的话,企业提前加班加点也会完成客户订单,而不可能把本应1月份出口的商品推迟到2月。
誗透视篇誗
需求变化决定外贸走势
从短期需求看,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这是造成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像坐了升降梯一样连续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
决定当前进出口走势的主要因素,还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
从短期需求看,危机之前世界经济贸易经历了7年的快速增长,出口和进口市场需求都十分旺盛,价格也持续走高。因此,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库存大多比较充裕。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他们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这是造成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像坐了升降梯一样连续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金融危机将带来强制性的调整。美国要重建美元的信用,就必须抑制过度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贸易逆差。就全球而言,由于美国的需求受到抑制,在一定时期内由美国吸收以及拉动的出口量(估计目前应占全球出口量50%以上)将下降或放慢增长。
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又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已经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至0.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增长速度。世界银行去年12月份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是为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无可置疑的是,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都将进入战后一段低迷时期。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必须适应这些调整和变化。经济增长必须适当减少对外需,尤其是对发达市场的过度依赖。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考验。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