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鞋基地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鞋品牌成集群式态势发展。总的来说,可分为四大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
制鞋特色区域是指,以一、两个制鞋产品为龙头,企业高度聚集,形成上、中、下游产品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突出,拉动当地经济的产业集群地区,我们就称之为皮革特色区域(有时也称之为皮革生产基地,或产业集群,或块状经济)。特色区域的优势主要在于信息共享优势,专业配套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使用公共设施和资源的优势,经济社会关注度高的优势,政府相关部门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优势几方面。一起来看看2008年制鞋皮革特色区域的发展情况。
一、2008年制鞋基地发展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鞋品牌成集群式态势发展。总的来说,可分为四大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在2008年里,各地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期盼能在奥运年中迎来更大的飞跃。不过在出口退税下降、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四大制鞋生产基地的现状以及发展各有千秋。
1.广东:鞋企倒闭潮是产业转型须付出的代价
广东的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这个制鞋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等的重创,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一些地区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使广东鞋企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鞋企要么倒闭,要么远走他乡。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在广东五千多家鞋企中,有一千多家倒闭。除了部分倒闭外,目前广东另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我国内地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
随着广东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闭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意味着广东制鞋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观察国内制鞋业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与同是制鞋基地的江苏、浙江、福建省相比,在面对同样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宏观调控等外部大环境下,广东制鞋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究其原因,是江浙闽等地的鞋企在开拓国内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在拓展属于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在这方面比广东鞋企竞争的筹码更多,而广东超过80%以上企业都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销售。
在这一点上,广东鞋企应认真思考。因为广东鞋企过于依赖加工贸易这种模式,既没有采取国内外“两条腿”走路,又在自主品牌上缺席。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广东一家家鞋企的倒闭和迁移,进而使广东制鞋业陷入到危机当中。这也折射出广东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广东鞋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升级产业配套。当前,广东制鞋业在丧失了低成本的优势以后,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对众多鞋企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
2.福建晋江:运动鞋企沙场点兵
作为晋江传统产业之一的鞋业,今年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对外,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持续、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贸易频繁设限等,座座都是压在出口企业身上的大山;对内,宏观调控后的银根紧缩冲击着企业,原辅材料价格的大幅攀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用地指标的制约及企业外迁、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等无不时时困扰着晋江鞋企。与去年相比,今年晋江生产一双鞋的成本增加了4元,用工成本上涨了20%左右。
晋江的中国鞋都占地192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店面2162间。穿在中国人脚上的运动鞋中,每5双中就有2双出自福建晋江。
(1)晋江鞋企期待逆势上扬
根据晋江市上市办提供的数据,目前,晋江市共有已上市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49家。截至7月25日,晋江市进行股票发行上市路演企业1家,上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1家,通过交易所上市聆讯企业2家,进入辅导期企业2家,已和券商签正式合同企业13家,已实质启动上市工作但未与券商签合同企业17家。在上述企业中,已实质启动上市工作的鞋类企业达11家。
(2)打造体育城市名片
自从去年11月以来,晋江市市长李建辉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张“新名片”,这张“新名片”并不是为了介绍自己的身份,而是为了推广晋江的城市形象:晋江已被批准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为继深圳、成都之后全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根据初步规划,晋江国家体育产业战略布局为“一带二地一中心”。“一带”就是在晋江沿海大通道(晋南段)两侧5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和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二地”就是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一中心”就是打造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借助体育基地落户的有利时机,围绕“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带二地一中心”的布局,晋江开始勾勒体育城市的蓝图,通过努力打造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和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等行动,将晋江打造成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