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企业“扎堆”非洲工业园区
从埃及首都开罗向东驱车约120公里,茫茫大漠中出现一片海市蜃楼般的工业集群地,这就是埃及苏伊士省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中国政府在埃及成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就坐落在这里。合作区紧邻苏伊士运河,地处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金三角地带,位居全球的重要地理交通中心和世界主要贸易中枢,是中国在非洲建立的七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进展较快的一个。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预计在2009年10月中非论坛在埃及举行期间正式揭牌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投资非洲集群效应的一个重要窗口。
借政策东风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开发加速
“噼噼啪啪”声不绝于耳,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起步区天津长金不锈钢公司的厂房中,一些埃及工人正在用机床生产不锈钢刀叉。操一口天津话的老板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最近刚刚成功完成了向中高档不锈钢餐具生产的转型,主要目标市场就是埃及本地市场,现在已经占取了一定市场份额。在天津白玫瑰制衣公司的厂房内,身着穆斯林传统装束的埃及女工正在对服装面料进行加工,这家公司是合作区最初一批入驻的公司之一,它所生产的服装几乎全部出口欧美。“虽然此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有所减少,但是最近公司又刚刚拉到了新订单,我们的生产又兴旺起来。”该公司负责人说。2008年7月,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埃方合资且绝对控股的埃及泰达公司成立,正式接手开发建设五平方公里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已让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日新月异。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是商务部2006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一般选址在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由企业主导开发,吸引中国企业入驻投资,说通俗点就是中国在境外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由于成规模的中资企业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效应非常明显,受到东道国的欢迎和重视,中方也相对容易争取到政策优惠。此外,经贸合作区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同类产品企业在园区集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同时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中方企业也得以寻找和利用商机,乃至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政府共批准了19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第二批获批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中东地区惟一的一个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不仅如此,两国高层领导的特别关怀,让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具有了国家战略制高点的特殊意义。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国政府宣布将采取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至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承诺。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商务部、中非发展基金都将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列为中国境外合作区的重点支持项目。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埃甚至中非合作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南南合作中的连接点。
在泰达公司办公楼会议室里,记者采访了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总经理刘爱民,窗外埃及东部沙漠一片黄沙中,已建厂房和正施工项目伫立着。“在境外为中国企业做开发区确实比在国内困难很多,但是借着政策东风,我们这个项目进展很快。”刘爱民介绍说,泰达在已经建设完成合作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部分工业厂房、办公用房的基础上,着手建设10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区,2009年内,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3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即可交付使用。今年8月以前可达到60%左右的出租率。下一步泰达计划把中海运和中国的银行引入办公楼,为企业清关、物流等提供便利。
两种模式选择中国企业投资合作区优惠多
记者来到合作区内专门生产无纺布的中纺机埃及公司时,工人们正紧张制作着专门为医院供货的手术服等无纺布服装。当记者问及利润情况时,公司老总说,由于纺织服装企业能够享受出口额12%的补贴,因此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利润仍然能够保证。
“该公司用的是工业区模式进行注册,因此能够享受上述优惠。”刘爱民表示,埃及有稳定的国内环境和与世界多数贸易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政策,除此以外,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独一无二地在一个区域内给出了工业区和自由贸易区两种投资模式的选择,埃及政府对于这两种模式投资的企业各有对应的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可以视产品销售市场为埃及国内或国外来进行选择,这些优惠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有“走出去”投资意愿的企业。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