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百成汇”
- 对比浙江企业,印象中的江苏企业整体保守、低调。发展于常熟的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却未曾带有这样的印记。它走在潮头,演绎着“百川成流,汇集江海”的气势。
“百成汇”为业内知名品牌,尤其在男士休闲服生产领域。看名号,从外界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2003年,“百成汇”被评为“苏州市知名商标”;在2004年,“百成汇”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服装文化品牌”和“常熟市十大休闲服装品牌”,其产品被评为“苏州市名牌产品”;2005年1月,“百成汇”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2007年1月,“百成汇”又荣膺“江苏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6月,“百成汇”获封“中国十大文化品牌”殊荣。这家知名的服装生产企业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公司董事长陈志刚曾这样表示:“从如何做一件衣服到如何做好一件衣服,从管理一个小作坊到管理一个品牌企业,百成汇饱尝创业的艰辛。”
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迈入品牌化经营的历史始于1999年。老板陈志刚此前承袭父业,在20世纪80年代投入服装生产,最初搞起家庭作坊,模仿当地某品牌的西服款式进行生产。盲目生产带来大量积压,导致近30万元的损失。低谷中,陈志刚开始思考企业发展,他走访雅戈尔和衫衫之后更深感品牌经营的重要。 重投生产,陈志刚在1999年初投资集体企业, 开始创立“百成汇”。10年来,百成汇发展势头旺盛,在2005年迁入新厂后,工厂实现规模化。未来,百成汇期望实现集团化。
“百川成流,汇集江海”,这既是对“百成汇”三字的解释,也是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企业精神的展示。对比浙江企业,印象中的江苏企业整体保守、低调。发展于常熟的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却未曾带有这样的印记。百成汇的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外销比重小。公司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各个流程自己掌控,建立起稳定的产销系统。作为成熟的内向型服装生产企业,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有着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并且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方式。
生产现场
受经济不利影响的波及,常熟地区也有不少服装生产企业或停产或关闭。从百成汇当前的生产情况看,这股冲击波对其并无太多影响。跟动辄拥有员工几千上万的服装生产企业相比,有员工千人左右的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只能算中等规模,却是一家进行现代化生产的民营企业。走进其位于常熟市常福路上的工厂大门,几幢现代化大楼矗立在前,这里有30 000m²的现代化厂房和6 500m²的现代化办公楼。进入门厅,闪亮的圣诞树上挂着的各种装饰物给新年增添了几分欢乐。拾阶而上,眼前的办公环境干净、整洁。没有喧嚣、忙乱,员工们在各自的办公桌前井然有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在这里,笔者见到了生产部副总经理黄正华。作为老员工,他见证了百成汇的发展历程,主要负责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仓库等4个部门的管理工作。
百成汇的生产订单大多来自自己的订货会,按需要进行生产。配合现代化的生产作业,能够实现短周期生产、快速出货。现在百成汇的生产部设有裁剪车间、缝制车间、后整烫车间、总检、成品收发等分部,有20多条生产线。员工一般是刷卡进入生产区,参观者进入生产区时需有参观证。车间里不可拍照,不可喧哗。从布料入仓到裁剪、缝制、整烫到检验、成品收发,各个生产环节井然有序。为了提供给市场品质优良的服饰产品,百成汇十分重视高性能生产设备的投入。格柏的裁床、欧西玛的拉布机和预缩机、重机DDL9000直驱无油电脑平缝机、杜克普的圆头锁眼机、标准引进德国技术开发的开袋机……成为百成汇“设备军”里的主力。今后为了配合款式多样的产品生产,百成汇还将引进特种设备。除了生产设备的优良化,百成汇还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