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行业,农民工去留两彷徨
长三角农民工就业调查
然而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农民工只有选择离开。王瓯翔建议,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多渠道优先考虑农民工就业问题。否则一旦经济复苏,就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空前的、大规模的“民工荒”。
这一次,18岁的虎良平,没有选择去珠三角的东莞,而是前往长三角的温州,开始自己新的打工生涯。他在家乡——贵州威宁县牛棚镇三河村——过年时,一些老乡对他说,在温州找工作还比较容易。
离开人声嘈杂的温州火车站广场,虎良平和老乡来到温州 “中国鞋都”。这里聚集着几十家温州大型鞋革企业,也是往年招工量最多的工业园区之一。和他一同来的老乡,去年就在这些鞋厂工作,据他们说待遇还可以。
但让虎良平感到不安的是,现在园区的生产比较冷清。今年企业开工时间普遍向后推迟了一个星期。温州川耕鞋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立中说,最近公司鞋材订单偏少,30台机器中只有七八台在生产。
2月10日,在园区的前陈路上,只有少数企业的大门口放着招聘广告,招工量一般在20人至50人不等,普工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而往年此时的招工量都在七八十人以上,待遇也比现在高。
之前的3年时间,虎良平一直在东莞打工,干过许多工种。他始终觉得打工生活比呆在家里自由多了。下班后,虎良平常和一群熟悉的玩伴去网吧上网、逛电子游戏厅。每到月末,上月的工资已经花销殆尽。
这样的生活在去年下半年有一些变化。去年他在东莞一家音响厂上班,刚开始工厂业务还比较繁忙,他每天都要加班几个小时。然而自9月份以后,工厂的订单开始大幅度萎缩,他的工作也变得“悠闲”起来。他每天上班不是看报纸,就是和车间同事聊天。最后工厂索性关闭了。
来到温州的虎良平不仅仔细向老乡询问了温州企业的工作制度,还考察了企业周边的生活设施。在东莞,大部分企业严格实行 “8小时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费,规章制度比较规范透明。而在温州,一些鞋企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工资、加班费界限不清晰,劳动强度大且收入仅比东莞多一点,企业周边网吧、游戏厅也比较少。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虎良平对此次温州之行有些失望。但是他一直没有后悔自己出来打工。
今年春节,父母希望大儿子虎良平留下来,帮助家里种植烟草、玉米(1609,7.00,0.44%)、稻谷。虎良平说,父母每年在家种植一万棵烟草,收入在3.5万元左右,再加上玉米、稻谷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如果我留在家里,农忙时可以不叫小工,烟草也可以早收卖个好价钱,至少增收5000元以上。”
但这些并不能说服他留下来。他已经对家乡泥土公路上飘起的尘土,以及家家户户还在燃烧的煤炭焦味,感到很不适应。更重要的是,他与村民难以沟通,一次邻居指着他染成的棕红色头发说,怎么外面环境这么差的,你头发都变成棕红色了!
临行前母亲拿出1000元,嘱咐儿子在外好好工作,这让初中未毕业、又没有专业技术的虎良平 “感到一丝难受”。为此,他向父母承诺,计划今年存5000元。至于能否兑现这个承诺,他心里也没有底。他说,在温州找工作“难度”也很大,如今自己只是个“城市的过客、家乡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