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标准立本
2008年年底,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召开的次日,协会科技委和全缝标委会也分别举行年会。顺应经济危机局势下的行业形势,科技委和标委会都有相关工作展开。
回应如何在困局下突围的话题时,行业内企业谈得最多的是练内功。市场无为,技术可为。产品创新、升级等基础性科技工作又被企业置于突出位置。业内有一种积极的观点,那就是借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让逆境扭转行业中的错误思路,使企业能够真正走上可持续的科技发展之路。结构调整是必然,但朝什么方向调整,通过什么方式调整……企业在思考,行业亦在琢磨。
当调结构、促转型成为行业紧迫任务之时,科技工作就是先头兵。从行业层面来看,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将着眼于行业整体科技进步;从企业层面来说,各个研发、技术中心则承担着企业兴衰与否的重任。在2009年,要实现“调结构,促转型,保发展”的行业发展目标,行业、企业的科技工作被寄予厚望。与此同时,基础型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工作也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全缝标委会2008年年会上,与会者对基础型标准提出了更紧迫的需要。为了紧贴行业经济形势,协会科技委和全缝标委会对各自范围内的2009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工作都做了精心的规划。
增强科技支撑力
“十一五”期间,是奠定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实现由大变强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科技进步是推进行业这一发展战略的支撑力。早在2007年3月于深圳举行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发布了《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对基础类科技项目、电脑控制技术及机械机构、新技术工艺、特种零配件加工技术等4个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提出了目标。2008年科技委继续推进《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涉及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在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行业共性研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科技咨询与服务等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008年,协会科技委进行了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那就是开展了“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的申请工作。搭乘着国家实施“节能减排”计划的列车,“高效节能缝制设备”这一项目从轻工业联合会下的44个子行业里脱颖而出,获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立项。一旦最终确认,它将作为基础性科研项目与轻工行业里的海尔等知名企业的项目一起共享来自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为行业的基础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创造条件。该项目包含两个课题,以电脑控制高速平缝机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缝纫机机械原理和机器运转、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并最终形成产品。此项工作得到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在2009年里会积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并明确表示即使项目最终未获国家立项,行业协会也将继续支持该项目的开展。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科技进步,需要深入的基础性研究作为发展支撑。这个项目也得到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共性研究,为行业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谈推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科技进步,企业就研发的方向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就研发方向来说,许多企业表示应该以市场为出发点,随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展开,这是顺应企业当前所急。对于亟需产品升级、结构突破的企业来说,基础研究耗时长、见效慢。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如有企业代表在会上所言:“企业应该投入一些‘见不到效益’的技术研究工作,也许几年后就会有提升,行业的技术规划其实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在产品开发不是很忙时,多做基础工作。”
如何做成为业内企业讨论的热点。产学研结合、电控技术与机械技术的配合、整机生产商与零部件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密切交流……当前企业需要的科技工作,不是一纸项目,而是各方配合,紧贴生产的助力。并且科技工作不仅仅着眼于生产,还要着眼于管理,比如有企业提出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将类似于“六西格玛”的生产管理方式应用在研发、生产、品质控制的全过程。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不同的资源可以通过有效的组合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在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之时,必须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科技投入的重复,比如一个专注机械生产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电控技术提供者的科研成果为自己服务。
科研需要一个现实的载体去完成和实现,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也成为协会科技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研究所需设备的配置到企业研发、技术人才队伍的建立,在《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若干意见》中都有一定的要求。尽管《意见》中的某些要求与企业现实状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重在号召企业予以重视。2009年里,行业将继续跟踪《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有关工作的开展,并将在CISMA2009上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企业予以表彰,同时展开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以鼓励行业科技创新,培育民族优势品牌和建设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或将成为2009年的行业主旋律。
标准是准绳,标准化工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工作之一。高水平的标准被行业采纳执行后将极大地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推动行业科技朝高处迈进的同时,完善行业标准亦是迫切所需。除了继续推进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外,全缝标委会还将开展几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在2008年12月的全缝标委会年会上,标委会秘书处向大会宣读了将要形成的新《全国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目录表》(讨论稿),目录中的行业现有标准数量从114项增加到199项,其中新增标准数量85项,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74.56%,主要增加了行业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电气标准、服装机械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等。
根据《国家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加快标准制定步伐”的工作要求,全缝标委会会在较长时间内将标准制定工作按照“当年计划当年完成”的模式展开。由于行业标准跟不上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前瞻性、全面性、适用性和及时性,跟不上行业协会有关专业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基于协会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设想和调研,全缝标委会制定了《2009~2011年行业标准3年滚动计划(初稿)》。全缝标委会对未来3年乃至更久的标准进行了规划,初步明确:加大基础标准的比例,重视市场典范产品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兼顾专业领域,如电控、刺绣机等的标准需求,加快标龄过长且仍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的标准修订工作,在制定计划时注意标准之间的继承关系,强化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全缝标委会提供的材料获悉,秘书处根据会员意见对3年滚动计划进行了调整和完善,2009年安排19项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2项,制定标准15项,修订标准4项;2010年安排21项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3项,制定标准13项,修订标准8项;2011年安排18项标准的制修订计划,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9项,制定标准12项,修订标准6项。已有31家企业提出了3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起草与参与起草的申请。
全缝标委会秘书处表示,在编制3年滚动计划时,一是将行业标准中重点、代表行业技术水平的、急需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立项为国家标准,设想每年申请立项5项左右,例如:缝纫机术语,电脑控制系统通用技术体系,缝纫机节能产品技术条件,工业缝纫机噪声、振动、启动转矩试验方法,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缝纫机线张力试验方法,等等。二是相对偏重于基础、方法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建立比较完善的基础和方法标准的框架,为以后产品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例如:产品检验规则,线迹长度相对误差的试验方法,缝纫机试验用材料-缝线、缝料、润滑油,刺绣机花样术语,刺绣机试验用花,刺绣机控制系统性能试验方法,缝纫机零部件术语,服装机械名词术语,等等。三是尽量将基础类、综合类的标准放在前面,将产品标准放在后面,使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序进行。四是针对行业的产品发展状况,对企业年生产销售量大、涉及面广的产品,通过产品标准的制定满足这些产品的市场发展需要,规范生产销售的过程,例如:电脑控制加固缝纫机,电脑控制高速曲折缝缝纫机,链式线迹双针平缝机,电脑控制链式线迹刺绣机,电脑控制混合刺绣机,服装机械粘合机,蒸汽熨斗,等等。五是注重电控专业和零部件专业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内容,例如:服装机械术语、刺绣机花样术语、缝纫机零部件术语、控制系统性能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方法、电脑控制绗缝机、服装机械工作蒸汽熨斗、紧固螺钉通用技术条件、紧固螺钉锁紧力试验方法、轴类零部件等标准。
另外,行业需要对大量标龄较长(8~10年)的标准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清理,通过有关专家结合标准需求的变化,进行修订完善、格式调整,完成更版工作,例如家用缝纫机直形线缝锁式线迹缝纫机、家用缝纫机机针、工业用缝纫机GK15型缝包缝纫机等。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上级管理部门的精神,加快专业标准制定分支机构的组建,今后全缝标委会还将在设立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技术委员会缝制机械电气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框架下陆续组建刺绣机、零部件、家用机、服装机械等标准专业组或分技术委员会,不断使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向专业化、纵深化进行拓展。
行业内的标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调整以满足行业现实发展需要。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标准化工作要注重发挥标准“提产量、规范市场、提高门槛准入”等方面的作用,正如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所指出的:标准为用户,很重要。
金融危机下,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企业开始重新抓起曾经“松懈”的科技、标准基础工作。只有扎实了基础,才可能有所建树。基础科研工作和基础标准制定都非易事,但必须开展。与往年谈科技、标准化工作不同的是,这一次行业企业都积极参与和响应,为创新各项工作方法建言献策。随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的展开和更多高水平标准的问世,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将会产生更多的积极变化。
附:2009~2011年标准修订项目
2009年修订——
《缝纫机零件未注形状位置公差》QB/T1512-1992
《缝纫机零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QB/T1511-1992
《家用缝纫机机针》QB/T1514-1992
2010年修订——
《家用缝纫机机头噪声声功率的测试方法》QB/T14255-1992
《家用缝纫机缝厚能力测试方法》QB/T4516-1996
《家用缝纫机送料方向稳定性的测试方法》QB/T4517-1995
《家用缝纫机弹簧摆梭托》QB/T3526-1999
《家用缝纫机梭芯套》QB/T2143-1995
《家用缝纫机摆梭》QB/T2144-1995
2011年修订——
《缝纫机零件选用材料》QB/T3539-1999
《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QB/T1572-1992
《缝纫机 铝合金压铸件通用技术条件》QB/T2253-1996
《工业用缝纫机线缝皱缩和缝料层潜移的测试方法》QB/T2045-1994
《工业用缝纫机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测试方法》QB/T2046-1994
《工业用缝纫机台板》QB/T237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