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金融危机下中国鞋业生存之道

       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及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08年底大批小型代工型鞋企纷纷倒闭;与此同时,行业的优势品牌象百丽、达芙妮等依托资本的力量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鞋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洗牌已全面开始。

        严寒之下,在别人的死亡、冻僵中,众多活着的品牌也是如履薄冰。惊恐中,优秀的企业会率先自救,而他们一定是那些从没放弃过学习、始终孜孜以求探寻品牌成长之路、脚踏实地并抱团取暖的企业。如何自救,在市场现实语境下,企业家是何种类型的领导者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机会主义型、外交家型、专家型、实干家型、个人英雄主义型、战略家型、大法师型?领导者内化的行为逻辑可能会让企业走向不同的征途。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经济萧条之下如何求解鞋业生存,可能很多企业已顾不了什么战略思维,只想杀鸡取卵,快速脱离困境,以解燃眉之急。我们说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已失去了掌控自己的能力,就像中国足球一直等待别人失误换取名次和出线一样,希望是渺茫的。而对于那些在危机中看到机会、蠢蠢欲动的企业来说,我们试图一起探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这是一个消费品牌的时代


        进入顾客经济时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基于经济、情感和体验等方面重新定义并选择品牌已成趋势。经济萧条下这个特征更明显,所不同的是消费者附加了对品牌性价比的期望。

        回望中国鞋业发展过程,从消费者角度看,市场的变迁经历了四个时期:产品→渠道→品牌→消费者经济。如何突破现有品牌思维,认知消费者心智需求变化,并引领消费潮流,让消费者在惊喜中愉快消费,这是品牌能健康发展要深度思考的。

        中国鞋业走到今天,已显现出品牌制胜的潮流,诸如百丽、奥康、亨达、双星、意尔康、红蜻蜓等逐渐唤醒了品牌市场和消费意识,但与世界一流品牌比还相去甚远。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许多中国品牌甚至还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如何永续发展,成为一流品牌,是企业家和行业人士共同深刻探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鞋业走过了艰难的道路,历经了诸多坎坷,从质量差到质量好,从地摊货到逐渐形成品牌,从国内到国外,甚至抢占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市场,但大都是以牺牲成本和资源来冲击市场。数据显示,广东东莞2008年出口鞋子的平均价格为4.8美元/双,这还比往年有所提高,利润空间可想而知。2008年9月,在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再次发生了攻击并焚烧中国侨民鞋店恶性案件,烧毁了价值100多万欧元的温州鞋,在一个消费品牌时代,中国鞋企是否真正反思过,如何实现品牌时代下的差异化生存?

[1] [2] [3] [4] 
  • 相关阅读
    1. 杰克高管团队赴水晶光电交流管理之道
      越南鞋类出口在许多市场急剧下降
      强化管理丨威士举办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班
      一半订单没了,鞋厂从生产线开始“突围”
      央行重磅发布,延期一年!涉及近百万亿元资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