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奢侈品消费市场之谜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在欧美,包括服饰、皮货和化妆品在内的奢侈品消费出现了近10%的缩水;在日本,高价产品销售出现萎缩,二线品牌渐趋流行。相比之下,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像个“谜”。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小心地捂紧钱袋子,大批的中小企业正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中国对高档消费品的购物激情依旧,同时二线产品的网购业绩猛烈上升。从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的淘宝网上,214万的四川消费者创造了13.5亿元的网络交易额。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最猛烈的第三季度,交易人数增至325万,交易额增至20多亿元,其中女装的份额为6000多万元。现在,全球时尚巨头都不约而同地把焦点转向了中国,在他们眼中,目前的中国是“世界唯一的、最后的”的市场。而身处其中的中国商人却感觉,中国市场的整体面貌正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几乎无规律可循。
中国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旺盛?销售渠道发生了哪些变化? 哪些品牌真正对准了消费者的胃口? 3月底即将举办的中国服装论坛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闻讯后第一时间找到中国服装论坛负责人,挖出其准备作为论坛背景素材的部分调查结果,并采访了部分企业老总(自主品牌拥有者),共同探寻中国新消费市场脉络,希望发现把握其中要点。
调查 中国服装消费需求及变化
据中国服装论坛负责人介绍,调查于2009年1月中下旬进行,问卷发放地点包括北京中友百货、赛特商场、燕莎商场、新光百货、国贸等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北京左家庄、柳芳南里、亦庄、潘家园、方庄等地的居民社区,以及北京大学等大学校园,上班族聚集的公司写字楼等;调查方法采用拦截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1份。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调查的消费者中,年龄在20~25岁的居多,占32.8%,26~30岁的占24.4%。被调查者以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多,占所有调查者的43.8%,其次为大专学历,占37.8%。婚姻状况:已婚的人数占53.8%。职业构成:公司职员在所调查的消费者中占多数,为28.9%,企业(公司)管理人员占17.9%。家庭平均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的最多,占28.0%,6000~9999元的占36.5%,3000元以下的占9.0%。、
服装消费支出:均匀,变化不大
在“最近两年用于购置服装上的费用占所有支出的比重”问项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花费在购买服装上的费用占所有支出的10~30%,有28.7%的人表示支出比重为31~50%,有12.8%的人表示支出比重在10%以下,只有5.1%的人用所有支出中超过50%的费用购买服装。数据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还是愿意将费用花在服装上的。
“2008年用于服装的消费金额”调查显示,32.8%被调查者花费在服装上的消费约为2001~4000元,其次为6001~10000元,所占比例为18.4%,排在第三的是4001~6000元,所占比例为17.9%,2008年花费在服装上的费用超过10000元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16.4%,花费低于2000元的比例最少,为14.4%。可以看出,各消费区域人数比较均匀,没有出现非常集中的现象。
在回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会调整2009年购买服装的预算?”时,有36.0%的人选择了“与往年持平”,31.5%的人选择了不确定,而27.4%的人选择了会有所减少,只有5.1%的人选择了会有所增加。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消费者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这种影响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消费上显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