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企业界代表的产业升级梦
产业结构调整,并非只有“阵痛”。记者注意到,企业界中的先知先觉者已展开行动,着手从结构调整中找寻更大的利润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郑杰——跨越“数字鸿沟”提升“中国价值”
郑杰用“成本”和“价值”来勾勒他的产业升级梦想:通过“信息助企”计划,压低成本的“下线”,抬高价值的“上限”。他说,帮助中小企业跨越“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中国制造”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
郑杰十分赞赏日本通产省的做法: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建立了日本中小企业事业团信息中心,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网络以及利用因特网,构筑起广泛的信息发布和接受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上海移动也要发展类似的业务,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商。这既是我们自身的增值空间,也是我们应尽的企业责任。”郑杰表示,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去年已经启动了“信息助企”计划,依托上海移动的ADC信息化平台,通过免费培训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业务和运营的信息化程度。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要当国际太阳能光伏电池“龙头老大”
从修鞋匠到国内低压电器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南存辉的下一个梦想是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太阳能光伏电池业的“龙头老大”。
去年,正泰集团的销售额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减反升。今年2月,正泰集团的产值较去年2月增长66.16%。南存辉表示,正泰集团投入了20亿元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在危机中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去年在杭州投资了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得益于金融危机,我们从国外抄底了一批太阳能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完成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在南存辉的心中,一个庞大的“世界第一”计划正慢慢清晰起来:今年,正泰计划将太阳能项目扩展到300兆瓦,实现120亿元产值。
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继宝——从浴火重生到争当“世界一流”
2008年3月底,中国缝纫机行业龙头企业、入选“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的飞跃集团有限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的银行账号、不动产也被法院冻结查封。十个月后,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飞跃集团重组核心业务,淘汰了产能过剩、竞争过度集中的产品,定位“中高档”,争当“世界一流”。2008年,飞跃实现进出口9123万美元,其中缝纫机出口4700万美元,出口额继续保持全行业领先。
走出自身危机之后的飞跃,对产业升级有着最为切肤的感受。邱继宝说:“仅仅依靠‘跑量’已经不行了,必须依靠质的提升。”重组后仅2个月,邱继宝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了高科技产业和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眼下虽然还要应对金融危机,但我们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国际化的步伐绝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