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新形势下缝纫机行业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自产生机械式缝纫机以来,人们在缝纫机的速度、可缝性能以及提高缝纫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早期的手摇式缝纫机改为脚踏式缝纫机,100多年前又创制了电动式缝纫机,为服装产业向规模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服装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对缝纫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缝纫速度和可缝性能一直都是人们不断追求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服装行业产业升级的要求,我国的缝制设备产业也应从研发、生产、销售甚至战略的高度,重新规划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并及时做出调整。

      相关国家的缝纫机行业对缝速和产品结构的研究

        自缝纫机首次出现到19世纪60年代,从专利局收到大量的缝纫机专利申请来分析,以英国专利局为例,1866年记录不少于59 222件,在以后的20~30年里,缝纫机的专利创新有了进一步发展,几乎任何服装工序都可以使用缝纫机去完成各种操作(包括:单线链式、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锁式线迹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锁眼机,钉扣机,绣花机,“Z”型缝纫机等),其种数已达到了657个型号,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各国的缝纫机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在缝纫机的初级开发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使缝纫机达到高速运转,因为当时的缝纫机速度都在2 000r/min以下,所以将缝纫机转速提高成为缝纫机发展的第一目标,并在产品试验和跑合均设定了最高转速进行操作,对缝纫机相关机构的工作强度、表面耐磨性、硬度、韧性等要求进行充分计算、校核和试验,包括对机器是否会出现卡死、耐久性方面是否良好、有无超过合理的噪声值等方面进行了多方确认,以求各个机构面不会有较大的问题并保证相关功能的顺利实现。

        以包缝机为例,自1859年问世以来150年的时间里,产品更新换代已先后经历4次。

        第一代:1890~1905年,以美国梅罗公司60型和友宁公司15400型产品为代表,其结构是针杆垂直式、上下弯针左右摆动且前后移动,最高转速仅1 800r/min。

        第二代:1910~1920年,以美国胜家公司81型(即我国GN1-1型)中速包缝机型产品为代表,针杆倾斜23°,上下弯针左右摆动是通过一组曲柄球连杆组件传动的,最高转速为3 000r/min。

        第三代:1940~1960年,以美国胜家高速包缝机246型,友宁公司39500型,意大利利满地327型等产品为代表,针杆倾斜20°,上下弯针分别由二组曲柄球连杆分离传动;最高转速为5 500r/min,采用外注或飞溅式自动润滑系统。  

       

[1] [2] [3]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以技术链接未来,百联携重点产品亮相CHIC秋季展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智锐家族】贝斯曼缝纫机“您身边的厚料专家”!
      新E80微供油电脑平缝机13项技术奢侈升级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