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维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仍在蔓延,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但中国经济仍无法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缝制设备行业面临近十年来最严重的困难,经济呈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2008年11月起,国家连续3次将缝制设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春节后,又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但政策的拉动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公布的行业97家企业2008年1~11月份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全行业产值呈现负增长、企业利润下降。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7.62%;利税总额同比下降60.41%;利润同比下降65.97%,下降速率逐月加快。

        随着市场需求的急速萎缩,需方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纠纷的案件也随之上升。

        2008年由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重新将产品质量问题沉甸甸地摆在政府、制造商和消费者面前,随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等一大批政府官员或引咎辞职或撤职丢官,国人在无奈之际接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全民质量教育,维权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任何产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制造商与经销商、制造商与终端用户、经销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产品质量纠纷就客观存在,缝制设备行业同样如此。前些年,服装加工行业快速膨胀,缝制设备产业供需基本平衡,知名品牌供不应求,产品质量方面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但在供大于求,进入单边买方市场的今天,产品质量纠纷如同冰山迅速浮出水面,表现形式日趋激化。

        在不少产品质量纠纷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其构成错综复杂,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也夹杂着售后服务、价格等诸多因素。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由货款或债务问题演变成质量问题而提起诉讼的异常案件。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无论是制造商、经销商或终端用户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出现产品质量纠纷怎么办?最经济、快捷的途径是平等协商。

        制造商应在售后服务、人员培训、零配件供应等方面满足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存在质量瑕疵的产品给予维修或召回调换。用户也应该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技术规范,在工作环境、日常保养、操作工技能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相信绝大多数的产品质量纠纷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一旦产品质量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当事人可以向工商部门的消费者协会求助,向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质量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对产品质量状况做出判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