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品牌和创新 鞋企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

          拥有自主经营品牌的企业不超过三分之一,大部分鞋企都是靠外地大鞋企做贴牌加工和对外批发而生存,这一现状阻碍了我市整个制鞋行业的发展——

      丹阳鞋业:期待向现代化转型

      丹阳是全国有名的“皮鞋之乡”,然而近日涉及鞋业的两件事情却发人深思:一是在当前的春季招工大潮中,丹阳鞋业的岗位在招聘会上不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那么吃香,在众多的打工族群眼里,总显得那么有点被人冷落的感觉。二是记者随市领导走进一家初具规模的鞋业公司检查节后生产时发现,虽然企业能年产100万双皮鞋,生产红火,但当问到其品牌时,企业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丹阳鞋业起步较早,具有品质良好的传统优势,为何迈不开大步?为何闯不大市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在东方皮革商城和有关企业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缺乏品牌和创新意识是阻碍丹阳鞋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关键。

      传统优势独特但缺乏品牌化大手笔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制鞋基地,我市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起了作坊式的制鞋业,丹阳鞋也以其扎实稳定的品质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鞋业品牌大潮风起云涌的十几年后,一批品牌成功突围,多个基地获得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称号,其中却很少见到丹阳鞋的身影。在国内鞋业格局剧变,品牌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丹阳鞋业多年来在品牌化道路上却缺少应有的大手笔。

      据了解,目前丹阳鞋业的年产量在8000万双以上,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数量有400家左右,而一些私营性质的作坊式小鞋厂更是数量众多,难以统计,这样的集群规模在国内绝对不算小了。然而,丹阳鞋企规模普遍较小,员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不过30家,拥有自主经营品牌的不超过三分之一,大部分企业都是靠为外地大鞋企做贴牌加工和对外批发而生存,没有自己的经销网络。

       “丹阳鞋最大优势,是出色的产品质量,这也是丹阳鞋这些年来能在国内争得一席之地的看家本领。”一位外地客商告诉记者,丹阳的制鞋技术和工艺一直是国内鞋业公认的高水准,多年来一直为行业人士们津津乐道,选材考究,精工细做是丹阳鞋最大的优点。但传统优势的“看家本领”却没有向现代化转型。当现代流水线生产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推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的时候,丹阳鞋仅靠这点优势,已经很难在竞争的市场大潮中立足。产量小、企业分散、生产还依赖手工制作等,这些都成为阻碍丹阳鞋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因素。

      地理区位优越但难以吸引外地鞋业人才

      丹阳作为长三角黄金区域内的城市,交通便利,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邻近,区位优势独特,但丹阳鞋业与国内最典型的温州、广东、福建等鞋业基地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差别——丹阳鞋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本地人,外来民工人口比例相对很低,丹阳鞋业内的人员流动性并不大,用工情况十分稳定,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丹阳鞋业也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地鞋业人才加盟。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