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能:振兴规划引领轻工业走向繁荣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比较早、比较成熟的产业,一方面,已经形成了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已经具备很强的适应市场波动带来冲击和考验的能力。
“我们对轻工业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以落实规划为契机,引导行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3年轻工业调整和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引领轻工行业走出困境,走向振兴,走向繁荣,推进我国成为世界轻工业强国。”
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业包括食品、造纸、家电等19大类45个行业,是涵盖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消费领域的产业组合群。
“任何困难和危机都阻碍不了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步伐。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建立的轻工业完整工业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业快速发展打造的坚实物质基础,有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对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陈士能表示。
据了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轻工业保持着快速增长,2000年—2008年按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轻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22.9%。2008年轻工业增加值2623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0.3%,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7%。
目前,我国轻工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加,成为全球轻工产品重要制造基地。2008年出口总额3092亿美元,占全国21.7%,比2000年增长3.4倍,年均增长20.2%。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50%以上。
但是,2008年9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大幅下滑、停产倒闭企业增加、产品积压严重、就业岗位减少、亏损面扩大。
陈士能表示,目前我国轻工业发展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预计2009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由于目前企业出口大单、长单骤减,对轻工行业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轻工业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没有突破性解决,轻工业保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
积极做好六方面工作
陈士能向记者介绍说,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比较早、比较成熟的产业,一方面,已经形成了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适应市场波动带来冲击和考验的能力。全行业正在变危机为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从比较优势产业向竞争优势产业、从外向型产业向创新型产业的转变,为实现轻工业强国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在国家调整和振兴政策的支持下,轻工业可以加快步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困境,在重点行业率先实现复苏和振兴!”陈士能表示。
陈士能介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特定作用,以落实规划为契机,引导行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要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改善外贸服务,保持出口市场份额。将在保证市场有效供给,促进拉动内需消费方面发挥行业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快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要稳步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协调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开辟中东、北欧、俄罗斯、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