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的热潮能否拯救温州鞋?
“13亿双脚啊,我当然要加大内销力度!”温州奥康集团老板王振滔向记者笑眯眯地说,制鞋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全球经济危机深不见底,对外贸依存度超过70%的温州鞋而言,影响无疑是致命的。据温州海关统计,1月份温州外贸出口10.75亿美元,同比减少1.42%。随着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作为温州传统四大件之一的鞋产品出口前景暗淡。 今日焦点2009年3月20日上海打响医改落地第一枪新医改方案公布前夜,6家卫生部部管医院纳入上海卫生事业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特别报道] 新医改试点写真 [相关评论] 医改后公立医院的生存方式 股市、楼市循环论证? 四季度之变:不良贷款反弹压力陡现 外商投资法酝酿修订
而王振滔更面临着巨大压力。2月份,欧盟委员会负责皮鞋“日落复审”(也就是在征收产品反倾销税满后进行的行政复审,又称期满复审)反倾销调查的官员,正在实地核查奥康及另外6家被抽样企业。未来,中国鞋企将面临两种结果:一是彻底取消征收了两年的反倾销税,另一种结果是反倾销税继续征收。
为此,包括王振滔在内的鞋商纷纷调转枪头,拓展国内市场,拓展13亿人的中国鞋业市场。那么,这一轮“拉动内需”的热潮能否拯救温州鞋?
成本上升细目
王振滔有两大苦恼:奥康去年销售额增长30%,但利润率却降至冰点;同时,自有订单的外销比例,从2005年的30%下降到现在的10%。
王振滔说,2006年以来各种原材料综合成本上升了20%。以黏合鞋底用的辅料PU胶为例,从每公斤19元涨到21元,仅此一项就增加七十万元开支。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其2万多名员工保底工资从800元涨到1200元,这笔费用不是小数目。
第三个开支重头是专卖店租金。奥康有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其中50%为自营店。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去年单店租金上涨30%。
此外,出口欧盟的产品被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金融危机使国外消费市场萎缩、汇率波动等,导致企业遭遇无利可图的困窘局面。
以一双出厂价15美元普通女鞋的摊薄为例,2006年到2008年,原材料从10.05美元涨到10.85美元,劳动力成本从2.23美元涨到3.3美元,水电及物流成本从0.18美元涨到0.23美元。扣除其他综合费用节省0.32美元,出口单价升至16.2美元的利差,这双鞋的毛利润从1.1美元下降到0.7美元。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减利0.29美元,以及出口退税减利0.3美元,那么,这双鞋的税前利润,从2006年的1.2美元掉到2008年的0.21美元。
“没订单等死,有订单马上死”,众多中小鞋企因此惨遭淘汰。据温州鞋业协会对371家企业调查显示,未开工企业32家,已关停52家,欠债外逃14家,占调查企业的34.1%。
“但奥康没有裁员,也没有降薪。”王振滔说,去年该公司专门设立“成本处”,分别对皮料、线、胶水和辅材的用量制订标准。例如,裁断由直冲改为划料省0.5元/双;鞋刷的胶须控制在20-25克/双,可节省胶水20%等。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