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蝶变中国鞋业慧谷模式循迹
3月的青岛,乍暖还寒。16日,青岛市福州南路青岛亨达总部,一场关于中国鞋企发展之道、民营鞋企亨达25年的生存之道、自主品牌创新之道、产业转型升级之道的对话在此展开。论道以明理、谋变以求存,在青岛亨达董事长王吉万的产业规划中,记者眼中的亨达版图逐渐明晰……
从容应对金融危机
青岛亨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达”)成立于1984年,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在北方鞋企没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局面下,亨达集团何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25年?
王吉万对此的解释是:“25年来,亨达从最初的经营产品到现在的经营品牌,也经历了几次危机,但却能够顺利转危为安,关键是在每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口,我们的战略调整都很及时。”
求变,及时进行转型升级,无疑是亨达集团能够活下来、并且做强做大的关键。而亨达掌门人王吉万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决策则成为企业历次化危为机的根本。“危机面前,品牌型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甚至会逆市上扬。”
“眼下,鞋业行业面临着新的洗牌,但倒闭的多是没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代工型企业,与亨达的性质截然不同。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亨达在品牌、研发、市场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优势。单就市场而言,在国内市场,我们有遍布全国各地的自营店、加盟店、店中店等,还有与部队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一流鞋企合作,也为企业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提供了保障。”王吉万信心满怀。
此言非虚,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亨达的表现再度印证了其产业思路的正确性。在一些鞋企纷纷裁员或停止招工,削减劳动力成本以应对危机的形势下,亨达却逆势而上——新增生产线,2月份再扩招新员工500名。
“此外,亨达今年还计划投资5000万增设300家门店,预计增加销售收入3亿元,以每家店4名营业员计算,将为社会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王吉万16日对经济导报表示,“渠道是市场扩张最有效的措施,我们的终端销售网络每年都保持着匀速扩张势头。2008年在共增设了216家终端店,2009年1、2月份自营店开店计划和客户合作计划已经完成。”
“扩招,一方面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保证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保障新增员工的薪酬稳定。”王吉万说,“亨达现在每年的销售收入基本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和单纯出口型企业不同,亨达目前内外销的比重,国际市场占公司销售收入的30%,国内市场销售占70%。”这样的市场布局为亨达“安度”金融危机保驾护航。
据亨达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不容乐观的情况下,2008年亨达集团依然保证了往年的增幅,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5%、36%。
“自主品牌、遍布全国各地的3000家终端销售网络,奠定了亨达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注重自我研发、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保障了亨达国际市场的稳健发展。”王吉万对于亨达的自信溢于言表。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