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皮具业:参考狮岭模式
去年出口逆市增长30%,“土豆效应”吸引更多采购商
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人们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全球经济下滑、各种商品需求萎缩之下,世界各国面临的是全行业陷入萧条的困境,我国也未能幸免。作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2008年我国股市的走势告诉人们形势不容乐观,而上市公司最近密集公布的年报也显示出2008年全行业不景气的真实情况。
但在这样的“经济寒流”之下,却仍然有部分产业屹立不倒。被称作“中国皮具之都”的广州花都区狮岭镇,是中国最大的皮具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集散地之一。而在全国外贸出口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依然红火。据狮岭镇镇委书记全泰源介绍,该镇2008年皮革皮具业出口同比增长仍然有30%的骄人成绩。
据了解,狮岭镇的皮革皮具厂家及公司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最低进入资金仅为1.5万元/人,而当地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扶持一直是不遗余力。该行业前景如何、如何才能进入该行业、进入之后又有何风险?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狮岭镇政府官员及业内人士。
金融海啸未影响出口
“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还是有的,但是不算大。”全泰源很坦诚地告诉记者,“我们皮革皮具去年出口还增长了30%。”狮岭镇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35亿元,同比增长13%;截至2008年12月20日,全镇税收完成6.26亿元,比去年增加9224万元,增幅17.28%。
事实上,狮岭镇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区内的皮革皮具产业。据记者了解,一方面,在国内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狮岭镇2008年1月—11月的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另一方面,随着皮革皮具业出口的发展,区内招商引资情况良好,去年1月—11月,新批企业216家,同比增长27.81%,新增规模企业86家,实际利用外资1658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48%。此外,在产业发展带动下,镇上的工业经济也不断稳步增长,如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4%,狮岭(全球)皮革五金龙头市场一期等大型交易市场已公开发售。
“像皮革皮具这种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能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维持如此的增长势头其实非常不容易。”全泰源表示,“寒流是无可避免,那么研究应对的方案便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据了解,70%以上是外销的狮岭皮具皮革,或多或少会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由此做大做强才是根本之道。据狮岭镇政府透露,其2009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总产值增长12%,税收收入增长10%。
“土豆效应”发挥作用
我国一向被视作“世界工厂”,皆因低廉的人力和原料成本吸引了无数的企业来此加工制造产品。可是没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也使得“中国制造”总被人牵着鼻子走。在全球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价格低廉却偏偏成为了狮岭皮革皮具产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而这正是应了经济学中著名的“土豆效应”。
“土豆效应”的典故来源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会压缩用于食品消费的开销,但消费总量却基本稳定。土豆在食品中属于廉价的大众食品,当人们收入减少后,就会更加偏向于购买价格便宜的土豆,进而导致市场对土豆需求的旺盛。这种现象被称为“土豆效应”,即专指由于经济形势不乐观,促使消费者降低消费品质,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低端产品。
狮岭镇2008年的成功,和宏观环境的客观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市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皮革皮具行业,高端的奢侈品如GUCCI等世界名牌的销量受到明显的冲击,反而我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无论是欧美地区还是非洲地区,中低端产品的销售都出现一定的增长。
“像皮箱、皮带都是生活用品,市场总有需求,相对LV等国际品牌,我们的产品又不是太贵,自然销售情况良好。”全泰源表示,“不过利润空间相对以前的确有所收窄。”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狮岭镇的皮具销售市场和浙江义乌不一样,并非主要销往美国,而是集中在欧洲、非洲等地,这些地区相对美国而言受到金融风暴侵袭小些,相对受损较小,因此对行业的影响也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