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业:充满变数的2008
一些男装企业开始回头审视刚过去的一年,行业效益下滑之下的中国男装由此再次充满变数
与自然规律相反,行业的寒潮是从南向北。
在2008年,被整个行业反复讨论和提及的行业“寒冬”,由人民币汇率变动、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下降、金融危机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而被放大。不过在之前一年,危机就已经逐渐形成。
当时,由于劳工、油电、汇率、原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东一带的服装制鞋企业遭受着空前的危机。“广东千家鞋厂关闭”一度是各方媒体报道的焦点。
其实,关闭的工厂不仅在广东,也不仅限于制鞋企业,寒意正在向江浙等地的服装企业蔓延。“5—8%的小企业被迫关停”预示着中国服装业在2008年将面临新的考验。
事实也的确如此。2008年,行业困境愈发明显。这一年,行业规模扩张止步,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亏损面扩大。
“行业的经济效益滑坡较快。”中国男装大省——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说。这在国内需求方面也有体现。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危机使消费信心受挫,国内需求呈下降趋势,去年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类产品销售额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而男西装、男衬衫两个品类销售量的同比增幅更是下降明显,其中男西装由上年14.84%的增幅下降为6.96%,男衬衫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生产与销售的双向不利,让韩礼成感到头疼。
更加头疼的是企业。在2008年三季报中,不但整个行业业绩下滑明显,重点男装企业的业绩也开始放缓。比如鲁泰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5%和36.73%,雅戈尔为71.88%和28.31%,净利润增速较中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
其实在这个横跨几个年度的“冬季”里,一些企业、尤其是资本实力雄厚的男装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脱离困境。不过近段时间,这些企业却开始纷纷回过头,来审视刚刚过去的一年。危局下的中国男装由此再次充满变数。
1月15日,久未公开露面的李如成出现在雅戈尔总部一楼会议室,参加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与一年半前相比,这位男装行业“大佬”有些消瘦,表情也更复杂。
“2008年的投资确实有失误,我们需要反思,投资海通证券损失1个多亿,这给雅戈尔带来很大的问题”,虽然李如成表示,“股价波动谁也无法控制,雅戈尔的团队很敬业,压力也很大”,“准备发行公司债也是在寻找机会。”但是公司股价从2007年年中的近40元,调头向下跌至2008年底、2009年初的6、7元,还是让股东感觉难以接受。
事实上,有些股东倒是清楚雅戈尔的问题所在。这家已有30年历史的中国男装龙头服装企业分别于1992和1993年进入房地产和金融投资领域。10多年间,雅戈尔开发的住宅、别墅、商务楼等各类物业达到300万平方米,同时它还持有中国人寿、宁波银行、中信证券等十几家上市公司的股票。2006—2007年间,繁荣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让转行做投资的雅戈尔尝到大甜头,仅2007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就达到了2.236亿美元,占整个公司赢利总额的98.5%,房地产收入也达到近20亿元。
缝纫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