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印染行业:危机中看生机
上一期,对印染行业2008年运行数据进行了梳理。数据显示,2008年印染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在对印染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作进一步分析的同时,将探寻印染行业在危机中蕴藏的生机。
严峻挑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2008年上半年,印染行业出口、投资出现了回升局面,增速分别达到了19.71%和21.1%。2008年第4季度,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影响的深入,国际需求减弱,印染布出口增速骤然下滑。同时,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萎缩,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行业经济运行面临更大压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了大幅下滑的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主要经济指标下挫。2008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产值增速下滑到2000年以来的最低。投资增速虽比2007年增长4.31%,但是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较低水平。2000年以来,行业利润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2008年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高值,达100.06%。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增速降到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出现负增长。
其次是出口增速明显下滑。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连续两年负增长,全社会口径出口数量增速也降低到2000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出口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有向负增长发展的趋势。
再次是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外需减弱,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众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流动资金短缺,出现了利润下滑、减停产、关闭的现象,部分靠规模竞争的大中型企业也身处无法正常生产和经营的困境。
挑战虽在机遇犹存
虽然,印染行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从行业发展状况、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容来看,印染业的机遇同样存在。
行业自身优势。从原料来看,我国的天然纤维产量占世界纤维总产量的比重在25%左右,化学纤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接近50%,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纺织原料优势。从产业链来分析,中国纺织工业具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涵盖纤维、纺、织、染整、辅助材料、服装加工等环节。我国印染行业具有上下游合作优势,并可有效地减少运输成本、缩短供货时间,更好地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需求。
从劳动用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目前纺织行业劳动力用工成本虽然大幅度提高,但在整个国际范围内综合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产品价格分析,目前我国印染布出口平均单价是进口平均单价的68.06%,印染布出口还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从出口市场分析,印染六大类产品近一半产品直接出口到亚洲市场,非洲是第二大市场,占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出口到亚、非市场的面料加工成服装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由于服装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用工成本的提高,我国面料在亚、非等市场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