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靠贬值来刺激出口?--国内著名专家纵论人民币的走向
- 习惯了汇改以来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步伐,在面对2008年底的连续跌停走势时,国人一时竟看不明白。
是不是要靠人民币的贬值来刺激出口?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在2009年将如何影响人民币的走向?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金融战略的实施,都与这一纸货币息息相关。
短期波动加大,长期升值难改
文 亮,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自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摆脱过去长期趋贬的弱势形象,步入升值通道。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进一步奠定了人民币的新兴强势货币的国际地位。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再度被外部冲击所打断。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香港市场无本金交割的的美元对人民币远期交易贴水逐渐收窄,并自2008年9月底以来各期限美元对人民币价格均出现了持续的升水,显示海外市场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已经从升值转为贬值(见图1)。2008年10月中旬起,境内各期限美元对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的价格也由贴水转为升水,这表明境内也开始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
二是随着2008年10月以来美元在国际市场对除日元以外的其他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走强,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性增强,2008年10~11月的累计40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贬值的天数占比达55%,较前三个季度增加了9个百分点。2008年10和11月连续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月度贬值1.3%和1.6%(折年率)。
三是2008年12月的第一周,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相对当日汇率中间价出现连日触及跌停或在跌停价附近成交的情况,这是1994年汇改以来的首次。期间,银行间外汇市场一度有行无市。
2008年12月初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的一轮连日急跌,并非是货币当局汇率政策取向由强转弱的变化。官方人士也一再表示要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会用贬值手段来刺激出口。银行间外汇市场振荡加剧,可能只是传递了货币当局逐步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容忍市场交易汇率波幅加大的信号。以往,银行间市场价格波动区间较窄,一定程度抑制了市场交投和市场价格形成。货币当局早已多次表明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现在适逢全球金融海啸正由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部门蔓延,10月份以来公布的中国出口、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通货膨胀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下滑甚至转为负增长,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普遍担忧,扩大日外汇交易汇价波幅正好给了市场宣泄人民币贬值预期的一个渠道。2008年12月的第二周以后,市场逐渐恢复平静,日交易汇价呈现双向波动。另外,由于近期美元在国际市场大幅反弹,人民币汇率名弱实强,2008年10~11两个月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5%,2008年前9个月升值幅度仅为9.6%(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