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外贸服装企业生存调查:服装厂倒闭背后

            王海联是唯一愿意接受采访的老板。这位“混迹”于虎门服装业十多年的汕头籍老板说:“周围倒闭企业的老板我都认识,但你就别费心找他们了。因为每一家倒闭企业屁股后面都有一笔糊涂账,躲还来不及,哪有心思在媒体面前说东说西呢。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你下个星期再来虎门,我这个服装加工厂就不复存在了。”王海联用一块布料擦拭着办公桌上的座机——这部电话机上落了一层灰尘,显然“无人接听”状态已有一段时间了。   

        王海联告诉笔者,最近正忙着为自己的工厂“料理后事”。

        他的工厂位于虎门镇一条偏僻的小巷内,极难寻找。虎门镇是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业的重镇,这里是服装加工企业的聚集地。在东莞市的外贸出口中,虎门一直占据很大的比重。去年以来,虎门镇一部分外销的服装加工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倒闭、停业。这种局面,今年还在持续。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些企业的消亡?

        王海联是唯一愿意接受采访的老板。这位“混迹”于虎门服装业十多年的汕头籍老板说:“周围倒闭企业的老板我都认识,但你就别费心找他们了。因为每一家倒闭企业屁股后面都有一笔糊涂账,躲还来不及,哪有心思在媒体面前说东说西呢。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好事。”

        笔者见到了王海联的工厂。厂区分外冷清,所有机器已经停止运转,上面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尘。北面仓库内堆放着大量的原材料,由于长时间没有开工,最下面一层的材料已经霉变了。

        厂区内,工人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打牌,有的看小说、听音乐。

        “平均每天走3到5个工人。”王海联说,“现在还剩下不到30名工人。金融风暴之前,我这里有980名员工。我还开设了分厂。”

        “拿不到订单,每天的人力成本、厂房租金、水电开销近10万元,实在是吃不消了。”王海联的工厂是承接服装订单的外向型服装加工企业,产品销往美国。由于是贴牌生产,没有技术附加值,利润十分微薄。

        “现在每天的开销都是前两年的积累,老本快吃光了!”王海联认为,在东莞的100多个汕头老乡和他的情况大同小异,到今年年底基本上不会有人再把企业办下去。

        在虎门镇的街上,笔者观察到不少商铺贴着“此房出租,价格面议”的广告。据当地人说,2008年前,要想在这里租一块不足5平方米的商铺,是很困难的。现在,这样的广告也在王海联的工厂大门上贴着。

        对于破解之策,王海联的选择是“关门”。

        “这样能损失少点。”王海联皱着眉头说:“我再观望一阵,要是再没有单子,就关厂回老家。”

        他最近经常上网看看国外的经济走势和出口情况,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近几个月状况不会有好转。”

        对于王海联工厂的命运,笔者曾在广东采访期间询问了一些专家、官员。他们的分析,或许能揭示出一些原因。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专职代理破产案件的律师李晓海的判断是:“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自身就是一个机理不健全的实体,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是很容易倒掉的。”

        东莞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低端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没有自己的品牌等因素,会让类似王海联式的企业在产业链中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定价权,不仅缺少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也低。这是这些企业倒闭的内在根源。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