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机器替代人:珠三角劳动力新供求关系真相调查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在震颤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当下,我国宏观面的走势颇引人关注。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战场,随着各区域新博弈关系的显现,区域利益也在发生深刻重构。

      为此,对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几大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等基本面的重大变化,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将关注影响各区域关键性指标的变化,传统区域竞争力的消亡及新竞争力的形成,区域利益的重新布局等等。

      就在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就业难”之时,李树发却在为“招工难”而四处奔走。

      这几天,李总是往深圳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跑,希望能从那里得到帮助。作为深圳市龙岗区一家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李树发为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岗位员工而发愁。

      “企业本部需要10名机械设备维修工,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人。”李树发苦恼地说。

      本报记者同时从电子制造业密集的龙岗区了解到,金融危机之下,出于节省企业成本的考虑,像李树发这样的不少电子制造企业,纷纷砍掉了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我们企业产业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已经外包给了湖南的厂家。”李树发说。

      而与珠三角企业招工(技能工)难,同时大量入粤劳务工(普工)就业难同时存在。“人才市场上,现在求职的大多是没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和普工,普通多以农民工为主。”李慨叹。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告诉记者,在广东,招工难跟找工难同时并存。如初级以上的技能工人供求比例是1:1.2,但普工的岗位需求是1:0.8,外省农民工如果没有技能的话,就很难在广东就业。

      这引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保部)的高度重视。本报记者了解到,就在3月17至22日,督察组副部长杨志明率专项督察组到广东汕头、惠州、中山、东莞、深圳等地,就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等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和督察。

      随后,督察组在深圳召开了就业工作专项督察座谈会。“就业形势和招工(技术工)形势,都比较严峻。”一位参会官员称。

      就业难:产业升级的三波洗礼

      广东省劳保厅的一个调研报告,引起了广东高层的高度关注。

      本报记者获悉,广东省劳保厅在2月中旬对广州、深圳等十个城市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入粤的无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但技能型农民工需求仍然旺盛。

      调研报告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趋紧,由“招工难”向“找工难”转变,1月份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0.95,继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普工求人倍率为0.8,处于供大于求,但技工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1.1。

      据调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尤其值得深入研读的是,珠三角地区在以往的发展模式,大量吸纳低端产业,这些产业对工人的技术性要求并不高,并导致大量没有专业技术的民工潮涌珠三角。

      但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变迁中,这类民工开始遭遇就业尴尬。

      东莞市南森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晖对本报表示,珠三角机器替代人的第一波是在21世纪初出现“民工荒”之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增加机械设备减少岗位。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