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智库对当前东欧金融形势的分析
由于东欧国家货币持续贬值以及外资“逃逸”,使该地区的金融形势令人堪忧。普遍认为,东欧国家的金融信心、流动性及偿付能力处于危险的境遇。为此,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研究中心(CSC)最近对东欧的金融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其要点如下:
总体而言,虽然金融危机不一定波及世界所有国家,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动荡告诫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会有可能成为现实。东欧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债务来源于西欧国家,尤其是欧元区的西欧国家银行。“次贷”危机对西欧国家金融业的影响是否会在东欧国家出现“叠加”效应?
一、国别差异
东欧各国的金融现状和经济形势各有不同,因此很难做出比较“广义”的分析与判断。国别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土耳其5国受“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在公共财政赤字方面,上述5国甚至好于欧元区的一些国家,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的金融体系总体来讲比较稳固和平衡。因此,这5个国家在货币和税收政策上仍然有较大的调控空间以应对更深层次的影响。
金融危机风险较大的东欧国家是巴尔干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和匈牙利。这些国家私营部门的不平衡和外资进入的大幅度“刹车”,使得其金融体系变得极其脆弱。主要表现在:
1、高外汇赤字,如巴尔干国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外汇赤字与GDP 的比例已经达到两位数;
2、高外债,大部分国家的外债所占比例接近其GDP 的50%,拉脱维亚外债占GDP的140%,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外债接近GDP的100%,加上其货币持续贬值,外债负担加剧;
3、银行外汇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过高,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和匈牙利该比例超过50%,这也使本国货币贬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些国家60%的银行由西欧信贷机构控制。
国际银行组织国际金融研究所(IIF)预测,2009年流入东欧市场的私人资本净额将由2008年的2540亿美元下降到300亿美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