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服装行业信息化应该要选好路径
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既熟悉服装行业业务模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管理人才奇缺,从外部引进的CIO等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作为西班牙的一个服装品牌,ZARA从进入中国就成为媒体的“宠儿”,关于它的各种消息、文章也热得发烫。极速供应链可谓是ZARA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而为供应链提供信息支撑的IT系统自然也功不可没。对于ZARA而言,信息技术让西班牙的设计才情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正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ZARA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将同类型的服装企业远远抛在后面。
而对于中国的服装企业来说,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随着中国服装业进入国际化和品牌化的竞争时代,服装企业运用信息化的热情不断升温。特别是一些已建立自主品牌正快速发展的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原来手工的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已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被大量的信息手工处理和传递导致的效率低下所困扰,也迫切需要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在这种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服装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已由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方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下,各服装企业纷纷探索信息化解决之路,通过对多家企业案例研究,AMT咨询认为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自下而上:即信息系统建设都是局部的自发式,由企业相关业务部门提出,由IT人员自主开发或委托定制开发,依据企业管理模式量身订做,从局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开始,如生产部门开发物料系统用于大量原材料的核算和库存管理;工资系统用于工人计件工资核算;分销系统用于渠道的进销存管理等。大部分服装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趋向于保守和务实的思想,同时,服装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比较滞后,因此管理软件市场上针对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相对传统制造业比较少。这种局部开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企业成长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局部建设、分散应用导致了信息的分散,财务业务分离,不能对管理决策进行有效支持等,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化分割,导致信息化重复建设。
自上而下:即在企业全面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采用这种模式的服装企业相对较少,实施效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企业成功实施,部分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一是盲目跟随,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二则是大型系统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高,而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不管是管理规范化还是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企业IT部门缺乏大型系统实施的经验,因此大面积的信息化推行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纵观以上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虽然企业信息化的前景美丽诱人,但是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服装企业如何借助信息化的动力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如何避免信息化的弯路,AMT咨询认为服装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选择一条切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路径是关键。同时应把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有效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