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浙江纺织企业:率先复苏了吗?

      受需求减少影响,去年底温州停工半停工的工业企业已达39.1%;而春节假期过后,浙江制造型企业开工率几何?是否如一些机构公布的,大多已经恢复了生产?

      年仅28岁的徐宁(化名)刚过了一个忙碌的正月,在回家过年的半个月里,他奔走于亲戚与朋友的各个酒席之间。但就算再怎么忙碌,他每天仍会记得查看邮件,他一直挂念着他的生意。

      “年前在谈的一些生意,需要跟一下,外国人不过年的。”徐宁从事的行业是眼镜外贸,2006年年底,刚从新西兰留学归来的他,拿着父亲给的资金在温州开始创业:和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办了一家眼镜生产企业,做起了外贸,去年年销售额近千万元。

      在家过年的时间里,徐宁并不轻松,遇到的一些人总是会寒暄着一些他不愿意听到的话:“去年怎样啊?”仿佛除了这句话,再无话题,这让徐宁倍感无奈。两年来,他就没有一天心情轻松过。“每天都在为企业生存而烦恼。”

      萧条的2008年

      正月初五。小雨。

      按照惯例,这一天的晚上,是徐宁和10个朋友的年聚,在一家四星级酒店里,8个儿时小玩伴时隔一年后坐到了酒桌上,俗称“朋友酒”。

      “建军还在四川,去年生意不大好,说没心情回家过年。”说话的是志勇,一位依靠超市海报制造起家的年轻小老板,能言善道。他口中的建军姓金,是朋友中年龄最长的,在四川某山区从事石头工艺品生意,2008年,这门生意一落千丈。

      “市场基本都在国外,当然受影响了,我们超市海报的生意也淡了不少。”徐宁没有接茬,他似乎并无心思关注志勇和其他人的交谈,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想起自己企业的2008年遭遇。

      2008年确实糟糕,对温州的眼镜行业来说,更是一场不打折扣的危机。

      徐宁的眼镜厂是一家生产金属眼镜架的企业,其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从该年5月起,订单开始少得可怜。据徐宁的合作伙伴描述,他做了10多年外贸出口,从没遇到过像当时那么萧条的景象。

      订单下滑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则是坏账率的提高。“欠我们200万元,我们拿到的却只有40万元,这样的坏账比以前多了很多。”2008年年底,徐宁曾对《浙商》记者表示,原材料增加、订单下降,利润下降,“如果继续拖下去,企业将不堪重负。”

      在徐宁的身边,已经有一些中小眼镜企业倒闭,尤其是一些中小眼镜企业,由于订单严重不足,加上融资困难、管理不善,纷纷关门倒闭。据温州市有关部门的统计,2007年和2008年间,温州共有三成眼镜企业倒闭,半数企业停工。

      但即使不开工,光是工人的底薪也足以压垮一个没有准备的小企业。徐宁介绍说,他知道的一家规模大一点的眼镜企业,仅工人工资一项,一个月的支出就是一百多万元。而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拥有员工大约2万人,每月要支付工资数千万元,“要是三个月没单子,根本没法活。”

      而在徐宁的公司,“原来的两百多工人,已有六成被允许带薪休息,每个月给600元生活费,有订单再回来做。”

      但这样的压力仍然很大。徐宁决定尽快找到更多的订单,保证2009年能生存,“先广州展、北京展,北京展再没起色,只能去美国,去香港了。”

      2008年,徐宁参展无数,无论是北京眼镜展还是广交会无不透露这样一个信息,除非洲、南美洲采购商数量增加外,欧美采购商以及主要转口欧美市场的香港采购商都明显减少。

      温州市工商局的一份报告也显示,2008年温州注(吊)销企业9209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7.3 %(上年同期为3579户),其中私营企业6727户,同比增长了184.1 %(上年同期为2368户)。制造业企业注销1245户,位列第一。

      温州纺织、皮革等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而这些企业都具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等特征,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温州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